曹松

唐代 约828年—约903年 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市) 140余首

晚唐苦吟派代表诗人,与贾岛、顾况并称“晚唐三苦”

  • 字:梦徵
  • 流派:晚唐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 号:不详
  • 文集:《曹梦徵诗集》

生平简介

曹松生于唐文宗大和二年,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少年时避战乱迁居洪都,师从处士陈陶习儒典。会昌年间三试不第,辗转湖湘、岭南,亲见黄巢之乱后“白骨蔽平原”的惨状。咸通末年,以《己亥岁二首》讽喻军阀混战,其中“凭君莫话封侯事”成千古绝唱。光化四年,以古稀之龄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晚年目睹唐室衰微,辞官归隐潜山天柱峰,卒后葬于故里。其诗被赞“字字凝血泪,句句动肝肠”,《全唐诗》存其作两卷。

曹松的创作生涯贯穿晚唐社会剧变期,五十载科举经历使其深谙民间疾苦。游历闽粤时作《南海旅次》,首创以槟榔入诗;客居洪州时《九江送方干归镜湖》,开创送别诗新境。虽仕途坎坷,却以诗史精神记录时代,开创晚唐批判现实主义先河。

历代评述

其诗如寒潭照月,冷峻中见悲悯——《唐才子传》卷十

曹梦徵诗,晚唐之杜子美也——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字字从锻凿中来,而气脉贯注——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五老科名,独松诗传世——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思想流派

曹松秉持儒家民本思想,诗歌多揭露战乱疾苦,反对权贵奢靡。其创作主张“诗从肺腑出”,强调真实情感与社会责任,善用白描手法展现民间苦难,语言质朴而意境沉郁。

轶事趣闻

71岁中进士,时称“五老榜”之首
为求一字稳,常捻断数茎须
晚年归隐潜山,以松枝为笔写诗

人生轨迹

828年生于舒州
840年迁居豫章
859年起十试不第
879年避乱岭南
894年中进士
901年任校书郎
903年卒于潜山

经典作品

《己亥岁二首》 《南海旅次》 《九江送方干归镜湖》 《中秋对月》 《商山夜闻泉》

交游网络

贾岛(诗风影响者)
贯休(赠诗之交)
郑谷(同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