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觌

宋代 1109年-1180年 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现存词作40余首

曾觌作为南宋中期重要宫廷词人,虽未跻身一流大家之列,但其作品真实反映了孝宗朝的政治生态与宫廷文化。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定位为'承平侍从之音'代表,近现代学者视其为研究南宋馆阁文学的重要样本。

  • 字:纯甫
  • 流派:应制词派|馆阁词风
  • 号:海野老农
  • 文集:海野词

生平简介

曾觌,字纯甫,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生于东京汴梁仕宦之家。靖康之变后随宋室南渡,绍兴三十年(1160年)以荫补官,开启跌宕仕途。隆兴元年(1163年)任建王内知客,亲历孝宗夺嫡之争。乾道年间(1165-1173)历任权知阁门事、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成为'近习集团'核心人物。其政治生涯三起三落:淳熙元年(1174年)因结党遭劾外放,七年后复召入朝,最终以少保致仕。文学创作伴随宦海沉浮,早期多应制颂圣之作,后期渐显深沉之气。词风兼具周邦彦的典丽与苏轼的疏朗,尤擅以精致物象隐喻政治心境。晚年编纂《海野词》自选集,收录不同时期代表作,为研究南宋馆阁文学提供珍贵范本。

历代评述

'抚时感事,慨然有会于文字之表'(《历代词话》卷八)

'虽乏高韵,自饶清气'(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南宋应制词人中,惟纯甫能得风人之旨'(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

思想流派

曾觌的创作思想体现'文以载道'与'诗以言志'的双重性:既有颂圣应制的典雅之作,亦不乏借物抒怀的深沉之思。其晚年作品常通过咏史题材,暗喻对偏安时局的隐忧,形成'婉而多讽'的独特风格。

轶事趣闻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曾觌作《阮郎归·柳阴庭院》贺孝宗即位,'黄金腰带赤麟袍,昼日看来高'之句成宫中传诵佳话
乾道年间主持编修《皇宋中兴圣政》时,巧妙将北伐主张融入史评,引发主战派共鸣
淳熙元年(1174年)提举太平兴国宫期间,与辛弃疾酬唱《水调歌头》,留下'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的慷慨对答

人生轨迹

1109年生于开封
1127年靖康之变南迁
1160年荫补承信郎
1163年任建王府内知客
1174年外放福建
1180年卒于临安

经典作品

《阮郎归·柳阴庭院》 《水调歌头·溪山照眼》 《忆秦娥·邯郸道上》 《壶中天慢·素飚漾碧》

交游网络

宋孝宗赵昚(君臣)
史浩(政治盟友)
辛弃疾(文学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