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京

唐代 约730年—799年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2首(《全唐诗》存录)

陈京为唐德宗时期重要文臣,官至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参与修订《贞元礼》,对唐代中期礼制建设贡献卓著。其诗作虽存世稀少,但以质朴文风反映儒家治世思想,被后世视为中唐儒学复兴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 字:庆复
  • 流派:现实主义诗歌
  • 号:不详
  • 文集:作品散见于《全唐书》及地方志等文献

生平简介

陈京,字庆复,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官宦世家。少时师从大儒啖助,精研《春秋》《礼记》,大历六年(771年)进士及第,初授太子正字。建中初年任太常博士,参与制定国家祭祀礼仪。贞元七年(791年)迁秘书少监,主持整理宫廷典籍,期间与赵憬等编纂《贞元新集礼》三十卷。贞元十二年(796年)拜礼部侍郎,主导科举改革,主张以经义取士。其诗文创作集中于德宗朝,多反映安史之乱后的社会重建思潮,代表作《郊庙歌辞》被收入《乐府诗集》。晚年因病辞官,归隐终南山,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作为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重要推动者,陈京将礼学思想融入政治实践,其《请修太学疏》提出‘兴学育才为治国之本’,直接影响贞元年间教育制度改革。虽文学成就未及同时代韩柳等人,但其‘文质相济’的创作理念为古文运动提供了思想资源,权德舆评其‘文约而旨远,有仲尼删述之风’。

历代评述

‘京以礼学振朝纲,文采虽逊,而质实有古风’——《旧唐书·陈京传》

‘庆复之文,如古鼎彝,虽无藻饰,自有肃穆之气’ 权德舆《答陈庆复书》

‘贞元礼制,京与赵憬实主其事,可谓一代典章之臣’ 宋·王溥《唐会要》

思想流派

陈京秉承儒家经世致用思想,主张以礼乐教化治国,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其诗文多关注民生疾苦与政治伦理,提倡‘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与韩愈、柳宗元等古文运动先驱思想相呼应。

轶事趣闻

据《唐才子传》载,陈京任礼部侍郎时,曾因坚持古礼与宰相争议,直言‘礼失则国乱,岂可苟且’,德宗闻之叹曰‘真儒者风骨’。


晚年隐居终南山,与僧人皎然论道,作《山居偶题》云‘松风入耳心自静,不求闻达只求真’,展现其淡泊名利的晚年心境。

人生轨迹

730年生于京兆万年
771年进士及第
791年任秘书少监
796年擢升礼部侍郎
799年病逝终南山

经典作品

《郊庙歌辞·享文敬太子庙乐章·登歌》 《郊庙歌辞·享文敬太子庙乐章·送神》

交游网络

陆贽(同朝为官,共同修订礼制)
权德舆(文学交游)
唐德宗(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