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
陈与义位列‘江西诗派三宗’之一,南宋初年诗坛革新者。其诗风熔铸杜甫沉郁与苏轼超逸,被《宋诗钞》称为‘南渡后诗家冠冕’。《四库全书总目》赞其‘造次不忘忧国,词气纵横’,奠定其宋诗转型关键地位。
- 字:去非
- 流派:江西诗派(后期突破流派局限自创‘简斋体’)
- 号:简斋
- 文集:简斋集
生平简介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北宋哲宗元祐五年生于洛阳仕宦之家。少年以《墨梅》诗震动文坛,政和三年(1113年)以太学录入仕,历任符宝郎、司勋员外郎。靖康之变彻底改写其人生轨迹,建炎元年(1127年)避金兵南奔,辗转鄂州、湖南,绍兴元年(1131年)抵临安。这段流亡经历使其诗风从早期的清新工丽转向沉郁悲壮,创作出《伤春》《登岳阳楼》等名篇。
绍兴七年(1137年)拜参知政事,成为南渡文人中官位最高者。晚年退居湖州青墩镇,潜心诗艺,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苦难熔铸为‘简斋体’的独特诗境。绍兴八年(1138年)病逝,享年四十九岁,其诗学实践深刻影响了陆游、杨万里等南宋大家。
历代评述
‘以简洁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此简斋独造处’——刘克庄《后村诗话》
‘其诗在陶、谢之间,淡而实绮,癯而实腴’——纪昀《四库全书总目》
‘南渡诗人,陈去非为冠,其诗出于老杜’——方回《瀛奎律髓》
‘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可摩坡仙之垒’——黄昇《花庵词选》
思想流派
陈与义主张‘忌俗求新’与‘以意为主’,早期诗作多咏物抒怀,靖康之变后转向家国悲慨。他强调‘诗如化工,不假雕饰’,晚年融合陶渊明淡泊与杜甫忧思,形成‘雄浑中寓清远’的独特美学。
轶事趣闻
少时作《墨梅》诗受徽宗激赏,破格赐进士出身
南渡时携蔡州老妓避乱,作《临江仙》追忆故国风流
绍兴年间与高宗论杜诗,以‘江湖吞天胸次宽’暗谏恢复中原
南渡时携蔡州老妓避乱,作《临江仙》追忆故国风流
绍兴年间与高宗论杜诗,以‘江湖吞天胸次宽’暗谏恢复中原
人生轨迹
1090年生于洛阳
1113年中太学上舍甲科
1122年任开德府教授
1127年南渡避乱
1131年任中书舍人
1135年任翰林学士
1137年拜参知政事
1138年病逝湖州
交游网络
吕本中(江西诗派诗友)
曾几(诗歌追随者)
张元幹(南渡同僚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