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日用

唐代 672年-722年 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 现存诗作约15首

盛唐政治与文学转型期的代表人物,以应制诗见长,兼具政治家务实与文人风雅的双重特质

  • 字:子俊
  • 流派:宫廷诗向山水诗过渡阶段,作品兼具骈俪文采与清新意象
  • 号:不详
  • 文集:原集已佚,作品散见《全唐诗》《文苑英华》

生平简介

崔日用出身寒门,弱冠之年以明经及第,初授芮城尉。神龙年间因谏言得武则天赏识,擢升监察御史。参与神龙政变后,任兵部侍郎。景云元年(710年)敏锐洞察韦后乱政,密报李隆基并参与唐隆之变,因功授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开元初任吏部尚书,封齐国公。其仕途三起三落,最终因卷入姜皎案罢相,卒于并州大都督任上。

文学创作贯穿其政治生涯,早期多应制奉和之作,如《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展现华丽笔法;后期《钱唐州高使君赴任》等诗渐显苍劲之风。他首创以『春联』形式题写门榜,推动诗歌世俗化传播。与张说等人共同奠定盛唐气象,其政治长诗《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被收入《文苑英华》,体现文治武功并重的时代精神。

历代评述

『日用才辩绝人,敏于立事』——《旧唐书》卷九十九

『其诗如金甲映日,虽乏深致而自有华彩』——《全唐诗》评注

『玄宗朝文臣典范,诗赋政论皆见器识』——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思想流派

主张诗文应『承天意而抒民情』,政治思想上强调『顺势而为』,既恪守儒家忠君理念,又深谙道家权变之道。其诗作既有颂圣应制的典雅,亦见宦海沉浮的感慨,晚年渐趋隐逸之思。

轶事趣闻

中宗朝任兵部侍郎时,曾以『日暮汉宫传蜡烛』诗句暗讽韦后专权
随玄宗诛韦后当夜,即兴作《起义堂颂》获御赐金帛

人生轨迹

672年生于滑州灵昌
696年明经及第
704年任监察御史
705年参与神龙政变
710年策划唐隆之变
713年拜吏部尚书
722年卒于并州

经典作品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钱唐州高使君赴任》 《夜宴安乐公主宅》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交游网络

张说(同朝为官)
李隆基(辅佐对象)
宋璟(政坛盟友)
上官婉儿(文学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