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

唐代 732年-789年 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 现存诗300余首

中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上承王孟下启晚唐,以细腻写实风格反映社会现实

  • 字:幼公
  • 流派:山水田园诗派|现实主义诗歌
  • 号:栖隐先生(一说无号)
  • 文集:《戴叔伦集》

生平简介

戴叔伦,字幼公,出生于732年润州金坛的书香世家。少年师从萧颖士,广涉经史。大历元年(766年)得刘晏举荐入仕,历任湖南转运留后、东阳令、抚州刺史等职。任内修筑冷泉陂水利工程,开唐诗中最早描写茶事的先河。贞元五年(789年)授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病逝于赴任途中。

其诗歌创作可分三期:早期多酬唱之作,中期关注社会现实,晚期转向山水隐逸。《全唐诗》存其诗二卷,题材涵盖边塞、田园、民生等多个维度。代表作《除夜宿石头驿》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成为千古乡愁绝唱,《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开创江南水乡诗意画卷新境。严羽《沧浪诗话》赞其'骨气稍软,而韵格清拔',胡应麟称其七绝'含蓄有馀而夭矫不足'。

历代评述

'叔伦诗清词丽句,为政慈惠,有唐诗人中最显达者'——《唐诗纪事》卷三十五

'幼公诸绝,开晚唐之先'——胡应麟《诗薮》

'其诗含蓄有馀,而深湛不足'——贺裳《载酒园诗话》

思想流派

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含蓄美学,强调诗歌应关注民生疾苦。其《女耕田行》揭露战乱对女性的压迫,《屯田词》直指苛政弊端,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理念。任地方官期间推行轻徭薄赋政策,诗歌中常渗透儒家仁政思想。

轶事趣闻

任东阳令时拒收富商贿赂的金匣,题诗'碧玉双幢白玉郎,初辞天帝下扶桑'明志
监察御史任上假扮茶商深入民间,智擒贪腐盐铁使属吏

人生轨迹

732年生于润州金坛
754年师从萧颖士研习经典
766年受刘晏举荐入仕
773年任东阳令兴修水利
780年任抚州刺史发展农桑
785年创作《女耕田行》
789年病逝于清远峡

经典作品

《除夜宿石头驿》 《兰溪棹歌》 《塞上曲》 《过三闾庙》 《调笑令·边草》 《题稚川山水》

交游网络

刘晏(提拔荐举的上级)
韦应物(诗风相互影响的挚友)
陆羽(茶道交往的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