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

唐代 约846年-904年 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现存诗作300余首

晚唐最具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承杜甫、白居易新乐府遗风,被誉'杜荀鹤体'开创者

  • 字:彦之
  • 流派: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 号:九华山人
  • 文集:唐风集

生平简介

杜荀鹤生于会昌六年(846年),出身寒微却天赋异禀,相传七岁能诗,乡里称奇。早年于九华山苦读二十载,自喻'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大顺二年(891年)以四十六岁高龄中进士,却因时局动荡未获官职。光化三年(900年)得朱温举荐任梁朝翰林学士,五日即告病辞官。天祐元年(904年)卒于故里,临终前编订毕生诗作。

其人生跨越晚唐五代巨变,诗歌真实记录黄巢起义后的社会疮痍,如《乱后逢村叟》展现'八十老翁住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的凋敝景象。《题所居村舍》更以'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直指苛政,这种写实笔法深刻影响了宋代梅尧臣等诗人。

历代评述

'鄙俚近俗,酷似宫词格调'——欧阳修《六一诗话》

'荀鹤诗自成一体,世曰杜荀鹤体'——辛文房《唐才子传》

'晚唐诗之最浅俗者,然反映民生之苦最切'——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以血泪写民间凋敝,开宋人社会诗先河'——钱钟书《谈艺录》

思想流派

秉持'诗贯生灵'的创作理念,主张诗歌应反映民间疾苦。其思想核心包含三重维度:一者揭露'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的官场腐败;二者以'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控诉战乱剥削;三者通过'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等意象暗讽权贵奢靡。

轶事趣闻

投诗遇知音:早年以《时世行》十首干谒朱温,因直言战乱惨状险遭杀害
拒仕归隐:梁太祖授翰林学士,称病不就,隐居九华山著《唐风集》
诗谶成真:临终前作《自叙》'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暗合其孤高命运

人生轨迹

846年生于池州石埭
866-886年九华山隐居苦读
891年中进士
897年献诗朱温
904年病逝九华山

经典作品

《山中寡妇》 《再经胡城县》 《自叙》 《小松》 《泾溪》 《赠质上人》

交游网络

顾云(同科进士,合著《唐风集》)
裴贽(主考官,提拔为第八名进士)
罗隐(诗风相近的同期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