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

唐代 约809年-约888年 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 现存诗作348首

晚唐江南诗坛代表人物,与贾岛、姚合并称"苦吟三杰",其五律创作被《全唐诗》誉为"清润小巧,独辟蹊径"。门人编其遗诗为《玄英先生集》,宋代被收录于《唐百家诗选》,明代列入《唐诗二十六家》

  • 字:雄飞
  • 流派:苦吟派/隐逸诗派
  • 号:玄英
  • 文集:玄英先生诗集

生平简介

方干,字雄飞,号玄英,晚唐浙东诗人群体的核心人物。生于元和四年(809),卒于光启四年(888),历经宪宗至僖宗八朝。少时师从徐凝学诗,得中唐诗法真传。大中年间三举进士不第,因谒见钱塘太守姚合时以《镜中别业》诗获赏识,开启江南诗名。会昌年间游历两浙,与李频、喻坦之等结"镜湖诗社"。咸通初年因宰相张文蔚荐举授校书郎,未及赴任即归隐故里。晚年筑庐镜湖北岸,与渔樵为伴,著诗授徒。其诗作以五律见长,题材多涉山水田园,诗风清苦奇峭,开创"以禅入诗,以画为境"的独特风格。门人辑录其诗作编成《玄英先生集》,宋代计有功称其"气格清迥,意度闲远,可比陶谢"。

方干的人生轨迹折射出晚唐寒士的典型命运:早年科举失意,中年游幕为生,晚年归隐著述。其诗歌创作承袭大历诗风而自出新意,既有关注民瘼的《过申州作》,又有《山中言事》等隐逸佳作,在唐宋诗风转变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方干培养出孙郃、李频等著名弟子,其"苦吟"创作理论对宋代"晚唐体"诗人产生深远影响。

历代评述

"其诗清严霜洁,纤尘不沾"——孙郃《玄英先生传》

"干诗虽不追古作者,然亦自成一家"——王赞《玄英先生诗集序》

"方干诗炼句,字字无失,如浪仙、周贺之流"——辛文房《唐才子传》

"雄飞诗在晚唐,卓然清迥,气格可与盛唐诸贤抗行"——《全唐诗》评注

思想流派

方干主张诗歌应"吟尽肝肠苦,方得天地真",创作中贯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精神。其思想融合儒道两家,既有"达则兼济天下"的入世抱负,又有"独坐观秋水"的出世情怀,晚年更形成"心远地自偏"的隐逸哲学。

轶事趣闻

方干因天生缺唇,三应科举皆因貌陋被黜,遂自嘲作《感怀》诗:"世路多相笑,吾生独自知"
隐居镜湖期间,每日骑毛驴访僧问禅,遇佳景则驻足苦吟,曾因构思诗句坠入溪中,传为"骑驴觅句落清流"的典故
门人孙郃记载其临终前焚毁诗稿三百余篇,仅遗床头诗卷曰:"此皆呕心所得,不可轻弃于人"

人生轨迹

809年生于睦州青溪
826年师从徐凝学诗
843年首试落第
848年谒见姚合获赏识
856年与李频结诗社
873年谢绝校书郎任命
877年归隐镜湖
888年病逝于故里

经典作品

《题报恩寺上方》 《山中言事》 《送姚合员外赴金州》 《感怀》 《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 《过申州作》 《贻亮上人》 《送吴彦融赴举》

交游网络

孙郃(门生)
李频(诗友)
姚合(师友)
贾岛(诗派同侪)
吴融(提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