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
冯延巳被誉为南唐词坛领袖,上承花间词派余绪,下启北宋婉约词风。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开北宋一代风气’,与温庭筠、韦庄并列为五代词三大家。其词作情感深婉、意境开阔,在词体由娱乐文学向文人抒情载体转型中起到关键作用。
- 字:正中
- 流派:南唐词派代表人物,开创以词言志的文人化道路
- 号:延巳
- 文集:阳春集
生平简介
冯延巳生于唐末乱世,其父冯令頵为吴国吏部尚书。少年时以文才受知于南唐先主李昪,任秘书郎。中主李璟即位后,历任翰林学士、户部侍郎,保大四年(946年)拜相。虽身处高位,但身处南唐国力衰退时期,亲历后周南征、淮南失地等重大事件,词作中常见家国之忧。
在文学创作上,冯延巳突破传统词作题材,将词从宴乐佐欢的局限中解放,赋予深沉的人生感慨。其代表作《鹊踏枝》十四首,运用比兴手法,创造‘庭院深深’等经典意象,形成含蓄隽永的艺术特色。宋初晏殊、欧阳修等皆受其影响,清代张惠言更将其词比作‘离骚初服’。
政治上历经三次拜相,因改革措施触动权贵利益,屡遭弹劾。显德五年(958年)淮南战败后引咎辞职,晚年潜心著述,留有《阳春集》传世。其词作融合诗教传统与音乐美感,在词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
历代评述
词虽不失五代风格,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王国维《人间词话》
思深词丽,韵逸调新——陈世修《阳春集序》
鼓吹南唐,上翼二主,下启欧晏——冯煦《唐五代词选叙》
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刘熙载《艺概》
思想流派
冯延巳主张‘词以载道’,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融入词作。他突破花间词闺怨题材局限,常在词中寄寓政治抱负与生命哲思,如《鹊踏枝》中‘独立小桥风满袖’暗喻孤臣心境。其作品既保持词的音律美感,又赋予深刻思想内涵,形成‘深美闳约’的独特风格。
轶事趣闻
任宰相时作《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主李璟戏问:‘吹皱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更显高妙’
因政敌攻击其词作《归自谣》有影射之嫌,险遭罢相,史称‘词案风波’
晚年退居扬州,在平山堂手植柳树七株,欧阳修任太守时补种至万株,称‘欧公柳’
因政敌攻击其词作《归自谣》有影射之嫌,险遭罢相,史称‘词案风波’
晚年退居扬州,在平山堂手植柳树七株,欧阳修任太守时补种至万株,称‘欧公柳’
人生轨迹
903年生于广陵
920年入吴王府为掌书记
937年南唐立国任秘书郎
943年李璟继位升任翰林学士
946年首次拜相
953年因楚地战事失利罢相
955年复相位
958年淮南失守后辞官
960年卒于扬州
交游网络
李璟(南唐中主,君臣)
李煜(南唐后主,文学传承)
徐铉(同朝文臣)
韩熙载(政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