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
明初诗坛领袖,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被清人赵翼誉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
- 字:季迪
- 流派:继承唐宋诗风,兼具豪放与婉约,开明代拟古诗先河
- 号:青丘子
- 文集:高青丘集|凫藻集
生平简介
高启,元至正十六年生于苏州府长洲县,幼时家道中落却天赋异禀。少年时期游学四方,与杨基等人结社唱和,形成独特的清刚诗风。元末拒绝张士诚招揽,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明初应召修《元史》,授翰林编修,然目睹朝廷严酷,三年后坚辞归隐。洪武七年因苏州知府魏观案牵连,以"诗文讽上"罪名腰斩于南京,年仅三十九岁。其诗作熔铸汉魏风骨与盛唐气象,《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尤擅七言歌行,《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气象恢弘,《明皇秉烛夜游图》讽喻精妙,对后世李梦阳、何景明等影响深远。
历代评述
"季迪之诗,隽逸清丽,自成一家"——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启诗如清风徐来,修篁自韵"——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
"天才超逸,实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清·赵翼《瓯北诗话》
思想流派
高启主张诗歌应"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强调情感真实与形式创新的统一。其创作既有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如《田家行》揭露苛税;又有隐逸山水的超脱情怀,《青丘子歌》自述"不愿五侯金,不愿千金子,但愿长江化作酒,终日珊瑚枝上眠"。晚年因政治压迫转向隐喻表达,在《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中借古讽今展现深沉的忧患意识。
轶事趣闻
十六岁作《题倪云林竹木图》震动文坛,得"神童"美誉
拒绝张士诚征召时讽曰:"野狐戴髑髅,妄称狮子王"
洪武三年作《宫女图》诗暗讽宫闱秘事,埋下祸根
拒绝张士诚征召时讽曰:"野狐戴髑髅,妄称狮子王"
洪武三年作《宫女图》诗暗讽宫闱秘事,埋下祸根
人生轨迹
1336年生于苏州
1352年作《牧牛词》展露才华
1363年拒张士诚征召
1368年任翰林编修
1371年辞官归隐
1374年因魏观案被处决
交游网络
杨基(吴中四杰)
张羽(吴中四杰)
徐贲(吴中四杰)
朱元璋(君臣)
魏观(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