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

唐代 约842年-约923年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现存约300首

晚唐重要诗人,香奁体开创者,以绮丽婉约诗风影响五代词坛

  • 字:致光
  • 流派:绮丽诗派
  • 号:玉山樵人
  • 文集:玉山樵人集|香奁集

生平简介

韩偓出身官宦世家,其父韩瞻与李商隐为连襟。十岁即席赋诗惊四座,李商隐赞"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及第后,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等职,深得昭宗倚重,曾草拟诛宦密诏。天复三年(903年)因拒绝朱温拉拢被贬濮州司马,自此开启漂泊生涯。后携家南迁福建,隐居南安近二十年。

其创作可分前后两期:前期多政治讽喻诗,如《故都》《感事》揭露宦官乱政;后期以《香奁集》为代表,开创香艳诗风,善用细腻意象抒写闺情,实为借儿女情态寄托家国之思。晚年诗作苍凉沉郁,《安贫》《残春旅舍》等作展现末世文人的精神坚守。

历代评述

其诗虽属艳体,然寄托往往深远——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唐末完人,节义凛然,非仅以词章见称——钱良择《唐音审体》

香奁词托芳菲悱恻之语,寓沧桑板荡之悲——沈德潜《唐诗别裁》

思想流派

主张诗歌应兼具社会关怀与个人抒情,早期关注政治讽喻,后期转向个人情感抒写,在香艳题材中隐含末世哀思

轶事趣闻

朱温篡唐时以诗拒聘,在御宴上掷杯明志
晚年隐居南安龙兴寺,每日携酒独行山野,称"醉吟先生"
临终前焚烧未定稿诗文,仅留《香奁集》传世

人生轨迹

842年生于京兆
859年随父迁蜀
889年中进士
900年任翰林学士
903年贬濮州司马
907年唐亡后南迁
923年卒于南安龙兴寺

经典作品

《已凉》 《深院》 《惜花》 《故都》 《安贫》 《醉着》 《残春旅舍》

交游网络

韦庄(同辈诗人)
吴融(诗友)
崔胤(政治盟友)
朱温(对立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