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元吉

宋代 1118年-1187年 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 现存词作82首,诗文数百篇

南宋中兴词坛代表人物,辛派词人先驱,以雄浑豪放与清雅婉约并称

  • 字:无咎
  • 流派:豪放派(辛派)| 兼有婉约之风
  • 号:南涧
  • 文集:南涧甲乙稿(原七十卷,现存二十二卷)|焦尾集词

生平简介

韩元吉生于北宋末年的士大夫家庭,靖康之变后随家族南迁,少年时期亲历战乱流离,奠定其词作中的家国底色。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进士及第,历任建安知县、江东转运使,官至吏部尚书。在任期间主张整顿吏治、恢复中原,与主战派张浚、虞允文等交厚。乾道年间出使金国,目睹故土沦丧,写下多篇悲怆词章。晚年退居信州南涧,建苍筤亭以寄山水之志,与辛弃疾、陆游等人诗酒唱和,形成南宋中期重要的文学圈层。其词风熔铸苏轼之豪与秦观之婉,尤擅以历史典故抒发现实忧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诗文雄赡可观,尤工于词』。

历代评述

其诗文气体高朗,颇萌未流之弊,而大致纯雅,犹有中州遗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南涧名家驹,出语韶秀——清·冯煦《蒿庵论词》

无咎虽师法东坡,而词境转觉清幽——近代·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

思想流派

韩元吉主张文学应兼具家国情怀与生活意趣,其词作既有抗金复土的慷慨悲歌,亦见山水田园的隐逸之思。他推崇苏轼的豪迈气韵,同时受朱熹理学影响,强调文以载道,常以历史典故隐喻现实政治,形成『雄深雅健』的独特风格。

轶事趣闻

任吏部尚书时,韩元吉力荐陆游出使金国,称其『笔力回斡,足以折冲樽俎』
乾道九年(1173年),与辛弃疾同游镇江多景楼,共赋《水调歌头》,开辛派词风先声
晚年隐居南涧,朱熹来访赠诗:『欲识渊明家世事,菊松三径有馀芳』

人生轨迹

1118年生于开封
1132年南迁信州
1158年中进士
1165年任建安知县
1170年任江东转运使
1173年与辛弃疾同游镇江
1182年致仕归隐
1187年卒于南涧

经典作品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水调歌头·多景楼》 《南涧甲乙稿》

交游网络

辛弃疾(词坛挚友)
陆游(政治盟友)
朱熹(理学同调)
吕祖谦(学术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