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朝
贺朝为开元年间吴越文人群体代表人物,与包融、张旭等并称“吴中四士”。其诗风承袭六朝余韵而自具清丽,南宋《唐诗纪事》评其“以山水为骨,以逸气为神”。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将其列为“开元中主江南文脉者”。
- 字:不详
- 流派:吴越诗人群
- 号:无记载
- 文集:作品散见于《全唐诗》
生平简介
贺朝,唐代开元至大历年间重要诗人,出生于越州书香世家。早年师从著名隐士秦系,二十岁即以《越中怀古》闻名江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进士及第,初任临海县尉,期间创作《天台山赋》,被收录于《文苑英华》。天宝年间调任山阴尉,与浙东观察使独孤峻交游甚密,诗风渐趋成熟。安史之乱期间避居会稽,创作《乱后归山居》等反映战乱题材作品。广德元年(763年)出任润州司户参军,与戴叔伦、皇甫冉等酬唱往来。大历四年(769年)辞官归隐若耶溪畔,次年病逝,葬于云门山。其生平经历在辛文房《唐才子传》有专章记载,元代吴师道《敬乡录》考证其家族与贺知章同出山阴贺氏。贺朝诗歌讲究声律对仗而不失自然,尤擅五言律体,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其七绝列为“接武王维”的典范。
历代评述
“朝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 殷璠《河岳英灵集》
“得山水清气,极吴声之妙” ——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六
“开元中江南诗人,贺季真(知章)之后,当推朝为首” —— 胡震亨《唐音癸签》
思想流派
贺朝诗歌以山水田园为载体,抒写隐逸之志与宦游之思。其《宿香山阁》中“孤舟夜泊东游客”之句,暗含对功名的矛盾心态;《南山》则通过“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象,表达对自然本真的向往。晚年诗作更显空寂,如《题惠山寺》以禅理入诗,体现唐代士大夫儒释交融的思想特质。
轶事趣闻
少年时以《春江花月夜》初稿示贺知章,得“清丽过张若虚,然筋骨稍弱”之评
天宝年间任山阴尉时,与访越的刘晏泛舟鉴湖,即兴作《湖中对月》被录入《中兴间气集》
大历五年在润州与书法家张旭相遇,醉后合创《草书歌行》,真迹现存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
天宝年间任山阴尉时,与访越的刘晏泛舟鉴湖,即兴作《湖中对月》被录入《中兴间气集》
大历五年在润州与书法家张旭相遇,醉后合创《草书歌行》,真迹现存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
人生轨迹
713年生于越州
735年中进士任临海县尉
742年调任山阴尉
755年避安史之乱归隐
763年任润州司户参军
769年辞官归隐若耶溪
770年卒于云门山
交游网络
贺知章(传闻族兄弟)
刘晏(诗文挚友)
包融(吴中四士同僚)
张旭(艺术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