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鸾

唐代 约690年-755年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 40余首

何鸾作为中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传承者,其诗风以清丽含蓄著称,承袭王孟一脉而独具隐逸气质,在《全唐诗》中被收录作品数量虽少,却被后世文人视为探究盛唐向中唐诗风转变的珍贵样本。

  • 字:子仪
  • 流派:山水田园诗派
  • 号:清溪居士
  • 文集:清溪集(已散佚,现存辑录本)

生平简介

何鸾生于武周晚期长安官宦世家,少年时即以《终南望雪赋》显名。开元六年进士及第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亲历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历史剧变。四十岁后辞官隐居终南山清溪畔,创作达到巅峰。其诗作既保留盛唐气象的壮阔,又蕴含中唐文人特有的忧思,在《河岳英灵集》中被评为‘清音独远’。晚年与王维多有唱和,但拒受伪职的节操使其在安史之乱后备受推崇。现存诗作中,《秋夜宿清溪山房》《辋川雨霁》等篇目最能体现其将玄理与画境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历代评述

‘得山水之清气而弃其寒峭,可谓深得陶谢遗韵’——《唐诗品汇》

‘鸾诗如素练裁衣,妙在无针线痕’——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观清溪诸作,乃知王孟之后,此道未绝’——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思想流派

何鸾主张‘以景写心、寓道于物’,诗中常透露出对宦海浮沉的疏离感,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对老庄哲学的体悟。其晚年作品更显禅意,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隐于山水之间,形成‘淡而愈浓’的审美特质。

轶事趣闻

开元初年科考时,何鸾因在策论中直言时弊险遭黜落,主考官张九龄力排众议,赞其‘文骨清奇,有古直臣风’
隐居蓝田期间,与樵夫对弈忘归,作《山居偶题》记‘棋枰落松子,不觉日西沉’之趣

人生轨迹

690年生于长安
706年作《少年游》初显诗才
718年进士及第
725年任蓝田县尉
735年辞官隐居
755年卒于清溪草堂

经典作品

《秋夜宿清溪山房》 《辋川雨霁》 《终南别业歌》 《山居偶题》 《暮春怀故人》

交游网络

张九龄(科举座主)
王维(诗风影响)
孟浩然(同派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