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
晚清宋诗派核心人物,碑学书法中兴代表,被康有为誉为“清代书法第一人”
- 字:子贞
- 流派:宋诗派(强调学问根柢与性情抒发的结合)
- 号:东洲居士
- 文集:东洲草堂诗钞、东洲草堂文钞、说文段注驳正
生平简介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湖南道州人,晚清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型艺术家。早年受业于经学大师阮元,道光十六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官至四川学政。其人生轨迹横跨学术、仕途与艺术三界,在经学、诗歌、书法领域皆成就卓著。
中年时期主持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培养大批人才,张之洞、王闿运皆受其影响。晚年潜心艺术创作,独创回腕执笔法,开创碑派书法新境界。诗歌创作主张“不俗”,现存《东洲草堂诗钞》展现其雄深雅健的诗风,梁启超评其诗“如老将布阵,步步为营”。
作为晚清宋诗运动先驱,何绍基提出“人与文一”的创作理念,强调学问涵养与个性抒发的统一。其书法熔铸篆隶笔意,形成苍劲朴茂的独特风格,日本书坛巨擘中林梧竹曾专程来华求教。七十五岁临终前仍挥毫作书,留下“墨龙飞动”的绝笔。
历代评述
“子贞书法具体平原,上溯周秦两汉古篆隶,凡历代古金石书皆能深刻理解其意”《广艺舟双楫》康有为
“沉雄而峭拔,朴茂而韶秀,诗境超然绝俗”《晚晴簃诗汇》徐世昌
“篆隶真行皆以篆法行之,如屈铁枯藤,惊雷坠石”《书林藻鉴》马宗霍
思想流派
何绍基主张“书外求书,诗外求诗”,认为艺术创作需融合学问积累与个性表达。书法上提出“南北书派论”,倡导碑帖兼融;诗歌强调“真性情”与“厚根柢”并重,反对空洞拟古。其学术思想体现于《说文段注驳正》,展现扎实考据功力。
轶事趣闻
任山东学政时,因拒收考生贿赂将银锭熔铸为“铁砚”置于衙前
六十岁后独创“回腕悬臂”书法绝技,每日晨课必书径尺大字
与张之洞打赌背诵《汉书》,准确默写三十页无差错
六十岁后独创“回腕悬臂”书法绝技,每日晨课必书径尺大字
与张之洞打赌背诵《汉书》,准确默写三十页无差错
人生轨迹
1799年生于湖南道州书香世家
1820年入岳麓书院求学
1836年中进士入翰林院
1846年任贵州乡试主考
1853年督学四川整顿科举
1860年主讲山东泺源书院
1865年定居长沙著述授徒
1873年病逝于苏州寓所
交游网络
阮元(师从)
曾国藩(挚友)
张之洞(忘年交)
林则徐(同僚)
吴荣光(书法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