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

近代 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 天津 300余首诗词、200余幅书画作品

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近代艺术教育奠基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其艺术创作融合中西,佛学造诣精深,被林语堂誉为'最具人格力量的现代中国人'。

  • 字:息霜
  • 流派:新文学运动前驱|佛教文学
  • 号:弘一
  • 文集:弘一大师全集|李叔同诗文遗墨精选

生平简介

李叔同,生于天津盐商世家,幼习传统典籍兼修西学。1905年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与戏剧,创办中国首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归国后执教浙江一师,培养出丰子恺等艺术大家。1918年于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精研律宗,中兴南山律学。其人生跨越艺术与宗教两大领域:前期以《送别》《早秋》等作品开近代艺术新风,首创人体写生教学;后期以《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奠定佛学地位。抗战期间提出'念佛不忘救国'主张,身患重病仍坚持弘法,终成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巨匠。

历代评述

'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叶圣陶评弘一书法

'弘一法师的书法艺术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启功《论书绝句》

'他的人生轨迹为现代文化人提供了一种精神范式'——余秋雨《庙宇》

'虽存犹殁,名实若人'——太虚大师挽联

思想流派

早年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倡导艺术救国;出家后持'念佛不忘救国'理念,提出'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的修行准则。强调艺术与佛法的内在统一,认为'文艺应以人天眼目为旨归'。

轶事趣闻

13岁书'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显早慧
在日本演出《茶花女》时自费制作十二件女装
断食十七日创作《断食日志》后决意出家
圆寂前书'悲欣交集'四字成绝笔

人生轨迹

1880年生于天津官宦世家
1898年迁居上海参加城南文社
1901年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
1905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留学
1911年归国任《太平洋报》主笔
1912年执教浙江两级师范学校
1918年杭州虎跑寺出家
1928年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
1936年厦门南普陀寺创办佛教养正院
1942年泉州温陵养老院圆寂

经典作品

《送别》 《忆儿时》 《西湖》 《晚钟》 《清凉歌》 《观心》 《断食日志》 《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

交游网络

夏丏尊(挚友)
丰子恺(学生)
马一浮(佛学引路人)
经亨颐(浙一师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