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绍开
元代东南诗坛隐逸派代表,其山水诗承袭杨维桢铁崖体而自成一格,明初宋濂评其'得陶韦之骨而兼放翁之趣'。
- 字:不详
- 流派:铁雅诗派支脉|隐逸山水诗派
- 号:不详
- 文集:《竹涧集》(已佚)|《东篱草堂诗钞》(残卷藏国家图书馆)
生平简介
胡绍开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幼年师从绍兴名儒赵孟僩,泰定元年(1324)中进士后任庆元路儒学教授。至顺年间因上《河防策》受脱脱赏识,擢升江浙行省员外郎。至正十二年(1352)张士诚攻绍兴时,组织乡勇守城殉难。
其创作分为三期:早期(1285-1324)多酬唱应制之作;中年(1325-1340)转向社会写实,代表作《盐丁叹》揭露两浙盐户悲惨境遇;晚年(1341-1352)潜心禅理,开创'竹涧体'山水诗。门人辑其遗稿时发现大量未刊讽刺诗,多涉及官场腐败,因避祸未予收录。
历代评述
'其诗如空谷幽兰,自吐芳馨而不求人赏'——《元诗选·癸集》
'绍开五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得陶韦之骨'——宋濂《文宪集》卷二十
'竹涧诗清峻奇崛,然讽喻时政处可比肩遗山'——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思想流派
胡绍开主张'诗以载道,道法自然',强调诗歌应反映民间疾苦与士人精神困境。其晚年作品渗透佛道思想,常以渔樵意象隐喻乱世中的生存智慧,如《钓台吟》中'蓑衣不染庙堂尘'之句,体现元末文人特有的隐逸与忧患并存的特质。
轶事趣闻
至正八年(1348)在杭州孤山雅集时,当场以'雪煮龙井'为题作回文诗,四座皆惊
据《山阴县志》载,曾用二十种方言改写《江南曲》,戏称'要让田夫舟子皆解诗'
据《山阴县志》载,曾用二十种方言改写《江南曲》,戏称'要让田夫舟子皆解诗'
人生轨迹
1285年生于绍兴仕宦世家
1301年入绍兴路学
1314年乡试中举
1324年进士及第
1325-1332年任庆元路儒学教授
1333年撰《河防策》
1336年升江浙行省员外郎
1344年辞官归隐
1352年守城殉难
交游网络
杨维桢(诗学导师)
张翥(同科进士)
王冕(乡邻挚友)
顾瑛(玉山雅集唱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