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
黄巢作为唐末农民战争的核心领导者,直接加速了唐朝政权崩溃。其军事战略深刻改变了晚唐政治格局,所著菊花诗更成为反抗精神的千年文化符号,《全唐诗》特别单列"起义领袖"类别收录其诗作。
- 字:不详
-
流派:
诗歌风格独树一帜,突破传统文人诗格局,将军事谋略与政治抱负熔铸于意象之中,开创了以民间抗争为主题的现实主义诗风。
- 号:冲天大将军
- 文集:
生平简介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少年时即显诗文天赋却屡试不第。乾符二年(875年)响应王仙芝起义,次年分兵独立发展,创造"流动作战"战术,五年内转战今山东、河南等十二省。广明元年(880年)攻陷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改元金统。中和四年(884年)败退泰山狼虎谷自刎,起义历时九年半。
其军事行动打破唐朝漕运体系,导致江南赋税断绝。首创"均平"政治纲领,起义军最盛时达六十万众,行军路线长达16000余里,是中国古代流动作战的巅峰实践。文化方面,两首菊花诗开创咏物言志新范式,"满城尽带黄金甲"成为反抗美学的经典意象。
历代评述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欧阳修《新唐书》
"巢之起也,士人从而附之"——司马光《资治通鉴》
"他是农民起义领袖中最负盛名的诗人"——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毛泽东手书黄巢诗批注
思想流派
主张"天补平均"的社会理想,提出"帝王宁有种乎"的平等观念。其《题菊花》"他年我若为青帝"展现改天换地的政治抱负,起义期间推行"劫富济贫"政策,具有早期社会主义思想萌芽。
轶事趣闻
乾符二年(875年)科举落第后,当众撕毁试卷写下《不第后赋菊》,考官惊其反骨而不敢上报
广明元年(880年)攻克洛阳时,将牡丹园全部改种菊花以明志
民间传说其行军时以人肉为军粮,但《新唐书》明确记载起义军"掠富户粮廪济贫"
人生轨迹
835年生于曹州盐商世家
855-874年间四次科举落第
875年参加王仙芝起义
878年自立为黄王
880年攻克长安称帝
883年退出长安
884年六月十七日兵败身亡
交游网络
王仙芝(起义军初期盟友)
尚让(重要部将)
唐僖宗李儇(征讨对象)
李克用(镇压起义的沙陀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