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

唐代 638年-713年 唐代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 1部核心著作

中国佛教史上最具革新精神的思想家,禅宗南宗创始人,将印度禅学彻底中国化的关键人物。其主张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思想影响了宋明理学发展,被毛泽东评价为'岭南文化首推惠能'。

  • 字:无
  • 流派:禅宗南宗
  • 号:六祖大师
  • 文集:六祖坛经

生平简介

惠能生于岭南新州卢氏贫户,三岁丧父,少年卖柴养母。因闻《金刚经》开悟,北上黄梅拜五祖弘忍。以'菩提本无树'偈语得传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潜行岭南十五载后,于广州法性寺剃度,在韶州宝林寺弘法三十余年。其传法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用粤语讲经的记录经弟子整理成《坛经》,这是汉传佛教唯一被尊为'经'的祖师著作。

在宗教实践上,惠能打破寺院中心论,主张'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他改革传统坐禅方式,提出'行住坐卧皆是禅'的生活禅理念。713年圆寂于新兴国恩寺,真身舍利现存南华禅寺,历经1300年保存完好,见证着其不朽影响。

历代评述

岭南樵者得黄梅衣钵,中国释教至此焕然一新——宋《景德传灯录》

六祖革命使佛教真正融入中华文化血脉——近现代学者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其说简易直截,扫除章句之学——朱熹《朱子语类》

思想流派

主张'顿悟成佛'说,否定累世修行,提出'佛法在世间'的入世观。强调'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三无思想,创造性地将儒家心性论与道家自然观融入佛学体系。

轶事趣闻

五祖深夜传法时以《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点化惠能
广州法性寺'风幡之辩'展现机锋智慧
隐居猎人队伍十五年'但吃肉边菜'的修行实践

人生轨迹

638年生于新州
661年赴黄梅求法
676年在法性寺剃度
713年圆寂于国恩寺

经典作品

《六祖坛经》 《金刚经解义》 《真假动静偈》

交游网络

弘忍(授业师父)
神秀(同门师兄)
武则天(唐朝女皇,曾下诏供养)
刘禹锡(撰碑文记载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