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唐夫
中唐时期具地域影响力的寒士诗人,以白描手法记录民间疾苦见称
- 字:不详
- 流派:承袭杜甫写实传统,兼具元白通俗诗风
- 号:不详
- 文集:诗作散见《文苑英华》《唐诗纪事》
生平简介
纪唐夫,唐代宗大历后期生于江东寒儒之家,少年时即以《悯农三章》显名乡里。贞元十八年(802年)赴长安应进士试,因策论针砭时弊落第,遂漫游荆楚、巴蜀等地。元和初任河南府参军,亲历淮西之役,作《征夫谣》揭露兵役之弊。长庆年间授江阴县丞,任内主持疏浚青阳河水利,百姓立'纪公堤'以志。晚年退居茅山,与诗僧灵澈交游,创作渐趋空灵,宝历二年(826年)所作《宿茅山观》被收入《中兴间气集》。其诗风质朴沉郁,《全唐诗》存《田家月夜》《送客之湘中》等作,清代沈德潜评其'得子美遗韵而稍逊其雄'。
历代评述
'述田家苦辛如在眼前'——《唐诗品汇》卷七十三
'气格遒劲,得风人之旨' 清·卢文弨《抱经堂文集》
'中唐之清响,晚唐之先声' 近代·汪辟疆《唐人小说研究》
思想流派
关注田家劳作与底层生存状态,诗中常显悯农情怀。晚年转向山水禅意,体现'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处世观。其《送友人归宜州》'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将个体命运置于时代动荡背景中,折射中唐士人的精神困境。
轶事趣闻
贞元末年科场失意后游历江淮,于润州甘露寺题壁诗引发当地文坛热议
元和十二年任县尉时拒收豪绅寿礼,作《拒金吟》明志
元和十二年任县尉时拒收豪绅寿礼,作《拒金吟》明志
人生轨迹
785年生于江东
802年首次应试落第
806-810年任河南府参军
815年创作《闻蔡州平》
824年任江阴县丞
830年退隐茅山
835年卒于丹阳
交游网络
张籍(诗风受其影响)
姚合(同科进士)
灵澈上人(禅诗唱和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