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至
贾至是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重要文臣诗人,以制诰文章称誉当时,其骈文被宋祁评为『唐室诏令,犹有西汉风骨』。作为安史之乱后朝廷文诰的主要起草者,他的作品见证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节点。虽诗名不及李杜,但《早朝大明宫》等奉和应制诗堪称唐代宫廷诗的典范之作。
- 字:幼邻
- 流派:宫廷应制诗向现实主义过渡的代表
- 号:不详
- 文集:《贾至集》二十卷(已散佚)
生平简介
贾至,字幼邻,洛阳名门之后,其父贾曾为睿宗朝知名学士。自幼受家学熏陶,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以明经及第,初任校书郎。天宝年间任单父尉,安史之乱爆发后追随玄宗入蜀,因撰写传位肃宗的诏书而获重用,历任中书舍人、尚书左丞等要职。大历年间外放为岳州司马,与李白相遇于洞庭湖畔,晚年召回京城任右散骑常侍。作为盛唐最后一代宫廷文人,他的创作既延续了王维式的典雅庄重,又在贬谪期间写出《巴陵早秋》等沉郁之作,堪称时代变局的文学见证。
在政治生涯中,贾至亲历马嵬之变、灵武即位等重大事件,所拟制诰被誉为『当代王言,最为典则』。文学交游方面,与杜甫、岑参等组成著名的中书省唱和群体,其《早朝大明宫》引发杜甫、王维、岑参竞相奉和,成为唐代联章诗的经典案例。
历代评述
『雄笔映千古,琅玡邈无俦』——杜甫《寄贾至严武五十韵》
『至之制诰,曲尽典诰之体』——《旧唐书》本传
『贾舍人文如高冠华簪,揖让廊庙』——辛文房《唐才子传》
思想流派
贾至秉持儒家经世思想,主张『礼乐兴则刑罚措』,在《议杨绾条奏贡举疏》中强调科举应重德行而轻辞藻。其诗文常流露忧国情怀,如《巴陵早秋》借景抒写战乱之痛,体现士大夫的社稷担当。
轶事趣闻
任中书舍人时起草传位诏书,肃宗赞曰『两朝盛典,出卿之手』
与杜甫同值夜班互赠诗作,杜诗『月傍九霄多』成为千古名句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特作《巴陵赠贾舍人》相赠,见证文人相重之情
与杜甫同值夜班互赠诗作,杜诗『月傍九霄多』成为千古名句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特作《巴陵赠贾舍人》相赠,见证文人相重之情
人生轨迹
718年生于洛阳官宦世家
735年明经及第任校书郎
755年任中书舍人起草传位诏
758年因事贬为汝州刺史
762年外放岳州司马
768年任右散骑常侍
772年病逝长安
交游网络
杜甫(同朝为官)
李白(诗文赠答)
王维(宫廷唱和)
岑参(同属中书省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