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
南宋雅词宗师,与周邦彦并称"周姜",被清代朱彝尊推为"词家三绝"之一。其自度曲开创词乐新境,张炎《词源》评"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王国维称其词"格调最高",深刻影响浙西词派六百年。
- 字:尧章
- 流派:格律词派(雅正词派)
- 号:白石道人
- 文集: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说|续书谱
生平简介
姜夔,南宋最具艺术个性的文学家,生于家道中落的官宦世家。少年随父宦游汉阳,父逝后依姊生活,二十岁始专攻诗词音律。1186年结识诗人萧德藻,得其赏识嫁以侄女,遂定居湖州。此后二十年漫游苏杭、扬州、合肥等地,拜会杨万里、范成大等文坛巨擘,逐渐形成清刚冷隽的艺术风格。
1196年移居杭州,得张鉴等贵族资助专心创作。其词作突破婉约豪放窠臼,以冷香幽韵开创清空词境,《扬州慢·淮左名都》以今昔对比写战乱疮痍,被陈廷焯评为"写兵燹后情景逼真"。音乐造诣尤为卓绝,17首自度曲旁缀工尺谱,成为研究宋词乐律的珍贵文献。
晚年贫居钱塘,虽"图书翰墨之藏汗牛充栋"却常断炊,始终坚持艺术追求。其诗论强调含蓄与理趣,词作追求骚雅与音律的完美统一,构建起独特的审美体系,被奉为南宋雅词典范。
历代评述
"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予言,四海之公言也"(张炎《词源》)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王国维《人间词话》)
"南渡以后,尧章最称大宗"(朱彝尊《曝书亭集》)
"白石词如白云在空,随风变灭"(郭麐《灵芬馆词话》)
思想流派
主张"清空""骚雅"的美学追求,注重音律精严与意境空灵的结合。以道家超逸之气融儒家诗教,强调"理高妙、意高妙、想高妙"的创作境界。其《诗说》提出"诗有四种高妙"理论,追求含蓄深远的情感表达。
轶事趣闻
青年时期合肥情遇成毕生创作母题,《鹧鸪天·元夕有所梦》等20余首情词皆源于此段刻骨追忆
杨万里盛赞其诗"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
1191年冬访范成大,作《暗香》《疏影》得赠歌妓小红,归途"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成文坛佳话
晚年贫病交加仍坚持修订《白石道人歌曲》,临终前将毕生词稿托付挚友张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