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

唐代 约720年-约798年 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 现存诗470余首,文20篇

唐代诗僧领袖,茶道文化奠基人之一,中国最早系统诗歌理论著作《诗式》作者

  • 字:清昼
  • 流派:山水禅意诗派
  • 号:释皎然
  • 文集:杼山集,诗式,儒释交游传

生平简介

皎然俗姓谢,南朝诗人谢灵运十世孙,自幼习儒典,中年出家于杭州灵隐寺。安史之乱后定居湖州妙喜寺,主持编纂《韵海镜源》大型类书。贞元年间与颜真卿、陆羽等组建'湖州文人集团',开创中唐唱和诗风。晚年著《诗式》五卷,系统提出'十九体'诗学理论,主张诗歌要'真于性情,尚于作用'。其山水诗空灵澄澈,《寻陆鸿渐不遇》等作品将禅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开创'清境派'诗风。作为茶道先驱,与陆羽共研煎茶技艺,首次将茶事纳入诗歌题材。

八十岁仍笔耕不辍,临终前焚毁诗稿三百首,仅留'禅诗合一'的精选之作。其诗论影响司空图'韵味说',宋代严羽《沧浪诗话》多引其观点。日本遣唐使携其著作东传,促成五山文学发展。

历代评述

'极于缘情绮靡,故辞多芳泽'——《唐才子传》

'清机逸响,闲雅自如'——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

'杼山清昼,禅诗之祖'——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茶道至皎陆始备'——宋代陈师道《茶经序》

思想流派

主张'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说,融合禅宗'顿悟'思想于诗歌创作,提倡自然清丽的语言风格。在《诗式》中提出'取境'理论,强调诗歌意象与禅悟体验的互通。

轶事趣闻

与陆羽共著《谑谈》三卷记录茶事趣闻
在苏州开元寺作诗驳斥刘禹锡'诗无僧字格还卑'之说
创制'三饮茶道'仪式影响日本茶道发展

人生轨迹

730年拜师洛阳惠普禅师
755年避乱隐居桐柏山
760年任湖州妙喜寺住持
774年参与颜真卿《韵海镜源》编修
785年完成《诗式》定稿
796年圆寂于杼山

经典作品

《寻陆鸿渐不遇》 《山雨》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秋晚宿破山寺》 《溪云》 《诗式》

交游网络

陆羽(茶道挚友)
颜真卿(湖州诗文雅集主持)
灵澈(诗弟子)
韦应物(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