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康熙帝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开创康乾盛世,奠定清代疆域基础。他推行文化包容政策,主持编纂《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其统治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帝制社会的最后高峰。
- 字:不详
- 流派:帝王文学、儒家治国诗
- 号:不详
- 文集: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生平简介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八岁继位,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期智擒权臣鳌拜,青年时期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中年击退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晚年三征噶尔丹稳定西北边疆。他六次南巡治理黄河水患,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促进人口增长,设立南书房强化皇权,开创奏折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文化上主持编修《全唐诗》《佩文韵府》,科技方面支持测绘《皇舆全览图》,其统治时期中国GDP占全球三分之一。晚年因九子夺嫡困扰,传位第四子胤禛(雍正帝),庙号圣祖。
历代评述
‘虽曰守成,实同开创’——《清史稿·圣祖本纪》
‘历代帝王无其学识’——钱穆《国史大纲》
‘兼具游牧民族之勇悍与华夏文明之胸怀’——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
‘前代君主未有能持久力行科学研究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思想流派
康熙主张‘以仁治国’,推崇程朱理学,强调‘满汉一体’,重视农业为‘国家根本’,同时积极引进西方科技,任用南怀仁等传教士修订历法、测绘全国地图,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早期实践。
轶事趣闻
八岁登基时设计摔跤游戏迷惑鳌拜,最终智擒权臣
每日凌晨听政前必先批阅奏章,坚持‘今日事今日毕’
南巡时亲自用水平仪测量黄河水位指导治河
设立南书房培养皇子时要求每日练百字书法,自己作表率
每日凌晨听政前必先批阅奏章,坚持‘今日事今日毕’
南巡时亲自用水平仪测量黄河水位指导治河
设立南书房培养皇子时要求每日练百字书法,自己作表率
人生轨迹
1654年生于紫禁城景仁宫
1661年继位
1667年亲政
1673-1681年平定三藩
1683年收复台湾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1697年三征噶尔丹
1703年建承德避暑山庄
1708年废黜太子胤礽
1712年宣布‘永不加赋’
1722年驾崩于畅春园
交游网络
孝庄文皇后(祖母兼政治导师)
纳兰明珠(重臣)
索额图(重臣)
南怀仁(比利时传教士,钦天监正)
曹寅(江宁织造,文学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