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
大历十才子之一,以敏捷才思与清丽诗风著称
- 字:正己
- 流派:大历诗派
- 号:不详
- 文集:《李端诗集》
生平简介
李端生于天宝初年的赵州士族,幼年丧父后随母寄居江南。少年时曾隐居庐山,师从诗僧皎然研习诗律。大历五年(770年)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因仕途不顺称病辞官,移居终南山。建中年间受友人李虞举荐复出,任杭州司马,晚年彻底归隐南岳衡山。
作为大历十才子中最年轻的成员,李端以即席赋诗的敏捷闻名长安诗坛。其诗风清丽工稳,五言律诗尤具特色,《听筝》《拜新月》等闺情诗细腻婉约,《胡腾儿》《过宋州》等作品则展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晚年隐居后诗风转向淡泊,多写山居生活的闲适之趣。
历代评述
"端诗平雅,与仲文(钱起)齐名"——《旧唐书》
"初至长安,诗名轰动,驸马家竞延致"——《唐才子传》卷四
"李司马正己,雅参十子之列,清调颇同,素契寡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大历才子,司空曙婉雅,李端峻迈,卢纶融瞻"——胡震亨《唐音癸签》
思想流派
李端的思想呈现仕隐交织的矛盾性:既通过科举追求功名,又屡屡流露归隐之志。其诗作既有对宴饮酬唱的世俗记录,亦含对山水自然的倾慕,后期更关注民生疾苦,如《代村中老人答》直指赋税之重。
轶事趣闻
驸马郭暧宴集时,李端以《赠郭驸马》诗夺魁,获赏锦帛十匹
晚年隐居衡山,自号"衡岳山人",采药炼丹不问世事
晚年隐居衡山,自号"衡岳山人",采药炼丹不问世事
人生轨迹
743年生于赵州
755年安史之乱随母避祸江南
762年庐山学诗
770年中进士任校书郎
775年辞官隐居终南山
780年任杭州司马
782年卒于衡山
交游网络
郭暧(提携者)
卢纶(诗友)
钱起(大历十才子)
李虞(荐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