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吉
中唐政坛核心人物,牛党早期领袖,诗歌反映官僚文人创作特色
- 字:不详
- 流派:官僚文人诗派
- 号:不详
- 文集:《李逢吉集》已散佚
生平简介
李逢吉,字虚舟,唐代宗大历十三年生于陇西望族。贞元十年(794年)进士及第,开启长达四十余年的仕途。历任校书郎、中书舍人、剑南西川节度使,敬宗朝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位列宰辅。其政治生涯贯穿中唐牛李党争全过程,作为牛党核心人物,与李德裕集团激烈交锋,四次拜相三次遭贬,堪称政坛不倒翁。
文学创作与其政治经历紧密交织,《全唐诗》存其《奉酬忠武李相公见寄》《望京楼上寄令狐华州》等诗作,既有"清庙既策勋,圆丘俟燔柴"的庙堂雅音,亦存"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的江湖之思。其奏议文笔犀利,白居易赞其"章奏之才,当世罕匹"。晚年致仕居洛阳,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交游,大和九年卒,谥号"成"。
历代评述
"性忌刻险谲,虽文学足用,然小人道长之象"——《旧唐书》卷167
"逢吉天与奸回,妒贤伤善"——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43
"奏议宏博,时称台阁之体"——计有功《唐诗纪事》卷40
思想流派
主张务实政治策略,诗歌多展现宦海沉浮的复杂心境,既有功名进取之志,亦含退隐山水之思,体现儒家仕隐矛盾。
轶事趣闻
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以诗讽喻民生:"老农背脊晒欲裂,君王犹道深宫热",暗谏帝王体察民间疾苦
与李绅并称"二李",野史载二人曾以《题断金集》互讽,展现文人相轻传统
人生轨迹
758年生于陇西狄道
794年进士及第
806年任左拾遗
815年卷入武元衡案外放
822年拜相
823年贬剑南节度使
824年再入相
826年三度罢相
835年病逝洛阳
交游网络
李绅(政敌)
牛僧孺(政治盟友)
元稹(诗文唱和)
裴度(政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