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
李绅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与元稹、白居易并称“新乐府三杰”。其《乐府新题》二十首直接启发元白创作,《悯农》组诗被历代尊为现实主义典范。唐文宗誉其“诗谏之冠”,《旧唐书》称其“以短章讽喻,独步当时”。
- 字:公垂
- 流派:新乐府运动
- 号:不详
- 文集:追昔游集|批答(已散佚)
生平简介
李绅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六岁丧父,由母教授经义。贞元二十年(804年)进士及第,初授国子助教。元和元年(806年)因《乐府新题》受元稹推崇,开启新乐府创作热潮。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卷入牛李党争后多次贬谪,曾外放端州、江州等地。会昌二年(842年)拜相,推行削藩政策。晚年沉迷丹药,大中元年(846年)病逝扬州,追赠太尉。
其人生经历深刻影响创作:早期《悯农》展现悲悯情怀,中年《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记录贬谪见闻,晚年《忆过润州》追述政治抱负。虽官至宰相,但后世更重其文学成就,尤以“锄禾日当午”“春种一粒粟”成为中华文化基因。
历代评述
“雅有古风,盖国庠之遗训”《云溪友议》
“绅诗气短而语迫,意尽而理乖”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
“李公垂以歌行自负,其诗铺陈终始,宛如长卷”《唐才子传》
思想流派
李绅主张诗歌应“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其创作聚焦民生疾苦,揭露苛政弊端,如《悯农》痛陈赋税之重,《闻里谣效古歌》直指官吏腐败。晚年转向个人抒怀,仍保持质朴刚健之风。
轶事趣闻
少时见农夫劳作,作《悯农》诗泣不成声任淮南节度使时,因宴席奢靡遭刘禹锡作诗讽谏与李逢吉登燕子楼赋诗,以“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暗讽时局
人生轨迹
772年生于乌程县
804年进士及第
806年创作《乐府新题》
815年贬端州司马
822年任翰林学士
837年任淮南节度使
842年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846年卒于扬州
交游网络
元稹(文学盟友)
白居易(诗友)
李德裕(政治盟友)
韩愈(文坛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