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
花间派重要代表,开宋词清丽派先声,被誉为"南国词宗"
- 字:德润
- 流派:花间派(清丽支脉)
- 号:琼瑶子|玉溪生
- 文集:琼瑶集
生平简介
李珣,这位身世传奇的跨文化词人,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晚唐五代的文化交融。作为波斯商贾后裔,他幼年随父沿南方丝绸之路入蜀,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完成汉文化启蒙。前蜀时期,凭借异域风姿与文学才华得到王衍赏识,任秘书郎期间参与编纂《花间集》,但其清疏词风与主流艳词形成鲜明对比。
蜀亡后经历十年漂泊,曾在楚地洞庭湖畔隐居,创作大量山水词章。晚年返蜀定居成都,以行医卖药为生,这段经历使其词作融入更多民间气息。李珣存世54首词中,17首《南乡子》开创地域风情词先河,明代杨慎赞其"纪岭南风物,历历如绘"。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异域血统大家,他的创作架起了中西文化互鉴的独特桥梁。
历代评述
李德润词大抵清婉近端己,其写南越风物,尤有可传
《历代词人考略》
琼瑶李公,清疏之笔,下开北宋人体格
《蕙风词话》卷二
杂传丝路风物于艳科之中,自成馨逸
《十国春秋》卷四十四
南汉风土,极似李珣《南乡子》中光景
《舆地纪胜》
思想流派
李珣词作融合中原雅韵与异域风情,主张自然天成的创作理念。其思想呈现三重维度:一是波斯血统带来的海洋文明视野,常以香料、珊瑚等意象入词;二是蜀地隐居培养的山水情怀,多写渔樵耕读的隐逸之趣;三是受道家影响的生命哲思,在《渔歌子》等作品中展现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轶事趣闻
波斯商队少年入蜀:8岁随父李苏沙从波斯经南方丝路入蜀,驼队运载的乳香、没药成为后来词中常见意象
御前赋词惊四座:前蜀永平元年(911年),在王衍宴席即兴创作《浣溪沙·访旧伤离欲断魂》,被赞"有唐人意度"
拒入翰林隐市井: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蜀亡后拒绝征召,在成都药市行医为生,自号"李波斯"
御前赋词惊四座:前蜀永平元年(911年),在王衍宴席即兴创作《浣溪沙·访旧伤离欲断魂》,被赞"有唐人意度"
拒入翰林隐市井: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蜀亡后拒绝征召,在成都药市行医为生,自号"李波斯"
人生轨迹
855年生于波斯商人家庭
863年随父入蜀定居梓州
900年入前蜀宫廷
910年任秘书郎
925年蜀亡后游历荆楚
935年归隐成都药市
930年逝世
交游网络
李舜弦(妹妹,前蜀昭仪)
欧阳炯(同僚,共编《花间集》)
何光远(门生,《鉴诫录》记载其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