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献

唐代 约公元685年-约755年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现存诗作42首

梁献作为盛唐隐逸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其作品以山水田园见长,与王维、孟浩然并称"襄汉三隐"。虽存世诗作不多,但《唐才子传》评其"诗风清绝,有陶谢遗韵",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将其列为"隐逸诗宗"。

  • 字:字子谦
  • 流派:山水田园诗派
  • 号:青溪居士
  • 文集:《青溪集》(已散佚)

生平简介

梁献,唐代隐逸诗人代表人物,生于武周后期,卒于天宝末年。早年师从当地名儒习经史,弱冠时以《汉江赋》闻名乡里。开元初年应举不第后,选择归隐鹿门山,与孟浩然结为莫逆之交。其人生轨迹可分为三个阶段:25岁前求学应试,25-40岁漫游江淮、巴蜀,40岁后定居襄阳著书立说。梁献的诗歌创作高峰期在开元中期,多描绘汉水流域的自然风光与隐逸生活,《全唐诗》收录其42首诗作,其中《秋夜宿青溪》《鹿门烟雨》被后世视为山水诗典范。安史之乱期间,他拒绝叛军征召,避居武当山,晚年诗风转向沉郁,现存《避乱杂咏》组诗可见其忧国情怀。

历代评述

其诗如空山新雨,泠然有出世之致——《唐音癸签》卷六

梁子谦诗,得陶公之淡泊,兼谢客之精微——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襄阳双隐(梁献、孟浩然),各擅胜场,梁得其幽,孟得其旷——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思想流派

梁献深受佛道思想影响,主张"心与物冥"的创作理念,诗歌多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与隐逸生活的精神追求。他强调"诗以载道,道法自然",认为诗歌应超越世俗功利,展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轶事趣闻

据《襄阳耆旧记》载,梁献曾于鹿门山结庐而居,刺史韩朝宗三顾茅庐延请出仕,皆被其以"山月可邀,宦海难渡"婉拒。
《唐摭言》记载其与孟浩然对弈江畔,闻渔歌而忘胜负,竟将棋局推入汉江,笑称"胜负随波去,清风入怀来"。

人生轨迹

685年生于襄阳
705年中秀才
710年首次应试落第
715年漫游江南
720年定居鹿门山
735年与王维会于汉江
755年卒于襄阳

经典作品

《秋夜宿青溪》 《鹿门烟雨》 《汉江晚照》 《山居杂咏》 《武当避乱诗》

交游网络

孟浩然(诗友)
王维(同派诗人)
韩朝宗(襄州刺史)
张九龄(荐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