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

宋代 967年-1028年 浙江钱塘(今杭州) 现存诗作300余首

宋代隐逸诗派代表人物,开创西湖隐逸文化传统,被后世尊为"梅鹤宗师"

  • 字:君复
  • 流派:山水隐逸诗派
  • 号:和靖先生
  • 文集:林和靖诗集

生平简介

林逋,北宋初年最具传奇色彩的隐逸诗人,生于吴越国钱塘世家。少年孤贫力学,通晓经史百家,四十岁前漫游江淮,景德年间(1004-1007)结庐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其居所植梅三百株,养鹤一双,开创"梅妻鹤子"的文人隐逸范式。

天圣六年(1028),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成为首位获官方认证的隐士。诗歌多写湖山晴雨、梅鹤幽趣,语言清冷峭拔,意象空灵超逸,开创宋诗清澹一派。其咏梅诗突破传统托物言志模式,建立物我两忘的美学境界,直接影响后来姜夔等词家。

虽隐居山林,却与当时名士范仲淹、梅尧臣等保持密切交往,范仲淹称其"风俗因君厚,文章到老醇"。其拒绝出仕的坚定态度与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成为宋代文人精神的重要坐标。

历代评述

"自逋之卒,湖山寂寥未有继者"——欧阳修《归田录》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苏轼《书林逋诗后》

"清风千载梅花共,说着梅花定说君"——辛弃疾《鹧鸪天》

思想流派

主张"澄怀观道"的自然哲学,认为"人生贵适志,何必冠盖荣",倡导与自然对话的生存智慧。其思想融合道家出世观与儒家安贫乐道精神,形成独特的文人隐逸范式。

轶事趣闻

结庐孤山二十年,植梅养鹤自成天地
宋真宗赐粟帛,命杭州太守定期存问
临终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明志

人生轨迹

967年生于钱塘
1004年筑庐孤山
1012年拒宋真宗征召
1028年卒于孤山
1030年葬孤山北麓

经典作品

《山园小梅》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宿洞霄宫》 《小隐自题》

交游网络

范仲淹(忘年交)
梅尧臣(诗学弟子)
宋真宗(征召者)
欧阳修(诗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