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

明代 约1331年-约1400年 福建福清 现存诗作约300首

林鸿被推为明代闽中诗派开山鼻祖,位列'闽中十子'之首。其诗风直接影响高棅《唐诗品汇》的编撰,为明代复古诗学奠定理论基础,《明史》称其'力追盛唐,一洗元习',清人朱彝尊更誉其为'明初诗坛第一清音'。

  • 字:子羽
  • 流派:闽中诗派
  • 号:膳部
  • 文集:鸣盛集

生平简介

林鸿,字子羽,号膳部,生于元至顺年间,卒于明建文末。祖籍福建福清,世代书香。少年时即以《秋日登石竹山》显露诗才,被乡贤誉为'小李杜'。洪武初年应荐入京,以《龙池春晓图》题诗震动朝野,得朱元璋赏识授将乐县学训导,后官至礼部精膳司员外郎。任职期间主持编修《洪武正韵》,力主恢复雅正诗风。

中年辞官归闽,在福州组织'闽中诗社',与周玄、黄玄等并称'闽中十子',形成影响深远的文学群体。晚年潜心著述,编纂《鸣盛集》确立宗唐理论体系。其诗作以五律最工,《四库全书》评其'声律圆稳,格调高华',尤擅通过'孤鹤''寒钟'等意象营造清远意境。生平交游广泛,与宋濂互赠诗文,指导高棅完成唐诗分期理论,培养王恭等后进,构成明代初年重要的文学传承脉络。

历代评述

清刚俊爽,直追开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鸿才气凌云,当为闽派初祖——明史·文苑传

膳部诸作,如空山积雪,晨钟清磬——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其五言整而有度,七言畅而能洁——胡应麟《诗薮》

思想流派

主张'诗必盛唐'的复古理论,强调诗歌应回归风骨气象。提倡'格调'与'神韵'并重,反对元末纤秾绮丽之风。在《鸣盛集序》中明确提出'文运关乎国运'的政教诗学观,主张以诗歌提振世道人心。

轶事趣闻

朱元璋读其《龙池春晓图》题诗'堤柳欲眠莺唤起,宫花乍落鸟衔来',亲赐蟒袍玉带
晚年隐居福州城南,建'皆山楼'聚徒讲学,门生执弟子礼时需先拜李白、杜甫画像
与高棅论诗争辩至激烈处,竟推倒案头砚台,墨染新作《拟唐十首》手稿

人生轨迹

1331年生于福清
1352年中乡试解元
1368年应荐入京
1370年授将乐训导
1375年升礼部精膳司员外郎
1382年辞官归闽
1390年成立闽中诗社
1400年卒于福州

经典作品

《鸣盛集》 《龙池春晓图题诗》 《无诸钓龙台怀古》 《送高郎中使北》 《秋日登石竹山》

交游网络

高棅(诗派同侪)
王恭(门生)
朱元璋(帝王知遇)
宋濂(文坛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