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楚
令狐楚是中唐时期重要政治家与文学家,官至宰相却以诗名传世。其骈文被赞『贞元之风,冠于卿相』(《旧唐书》),诗歌与白居易、刘禹锡齐名,被清编《全唐诗》收录53首,列为『元和体』代表诗人。
- 字:壳士
- 流派:元和体边塞诗派
- 号:不详
- 文集:漆奁集|梁苑文类|表奏集
生平简介
令狐楚,字壳士,出身敦煌世家,幼随父迁太原。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原掌书记,以《宪宗哀册文》获誉文坛。历任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
政治生涯跨越德宗至文宗六朝,曾三度拜相又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时病逝,追赠司空,谥号『文』。
文学创作以边塞诗著称,《少年行》《塞下曲》展现雄健格调;骈文成就尤高,其奏议被赞『情辞恳切,理正辞严』。晚年编《御览诗》收录盛中唐名作三十家,成为重要诗歌选本。
历代评述
『于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传讽』——《新唐书》
『武库矛戟,雄文敢战』——刘禹锡《答令狐楚示书》
『清才冠世,丽藻惊人』——李商隐《上令狐相公状》
『风骨俊爽,词气纵横』——明·高棅《唐诗品汇》
思想流派
令狐楚主张『文以载道』,诗歌强调家国情怀与人生体悟。政治思想上主张『宽猛相济』,任地方官时注重民生;文学创作中既有『弓背霞明剑照霜』的豪迈,亦有『春风掩映千门柳』的婉约,体现士大夫的济世情怀与生命哲思。
轶事趣闻
元和十五年(820年),令狐楚主持编撰《元和御览》时,因收录讽喻诗遭宦官构陷贬官,此事成为牛李党争的早期标志事件。
大和三年(829年),李商隐以《才论》《圣论》拜谒令狐楚,得授骈文技法,这段师生情谊深刻影响了晚唐文学格局。
人生轨迹
766年生于敦煌
780年随父迁居太原
791年中进士
806年任翰林学士
815年因主战遭贬
822年首度拜相
829年任东都留守
837年卒于汉中
交游网络
李商隐(门生)
刘禹锡(诗友)
白居易(同僚)
李逢吉(政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