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濛初

明代 1580年-1644年 浙江乌程(今湖州) 78篇拟话本小说(含《初刻》《二刻》),12部杂剧

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大成者,与冯梦龙并称『二拍三言』开创者。其作品标志中国白话短篇小说成熟,被《四库全书》列为『小说家类』代表,日本江户时代曾翻刻传播。

  • 字:玄房
  • 流派:晚明文学革新派|市民文学代表
  • 号:初成、空观主人
  • 文集:二刻拍案惊奇|南音三籁|虬髯翁|圣门传诗嫡冢

生平简介

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浙江乌程望族之后。万历七年生于官宦世家,少年即以《雪赋》《霜赋》闻名江南。二十岁补廪膳生,却六试不第,遂转向文学创作。天启年间寓居南京,与戏曲家潘之恒等交游,完成《初刻拍案惊奇》。崇祯元年因副贡生入国子监,四年后授上海县丞,任内治水赈灾颇有政声。崇祯十五年升徐州通判,李自成起义时组织乡勇抗敌,崇祯十七年呕血而亡。其创作生涯集中于1627-1640年,将宋元话本改造为文人拟作,开创『无奇之所以为奇』的艺术境界。

晚年编撰《圣门传诗嫡冢》十六卷,试图重构诗经阐释体系。文学理论著作《谭曲杂札》提出『本色当行』的戏曲观,影响后世剧作。其作品在江户时代传入日本,19世纪法儒巴赞首译《二拍》故事入欧,成为早期传播中国白话文学的重要桥梁。

历代评述

『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

『其事多近代豪侠之事,其文多街谈巷语之文』——即空观主人《二刻拍案惊奇小引》

『凌氏之作,虽云拟话本,实文人独创之新体也』——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思想流派

主张『以俗为雅』的创作观,强调文学反映市井生活。提出『世情即文章』,反对理学束缚,在《二刻》卷十二直言:『天地间真性情,原不讳言男女』。注重文学教化功能,《初刻序》云:『触里耳而振恒心』。

轶事趣闻

万历三十七年乡试作《游洞庭赋》被考官批『过于奇诡』落第
崇祯七年任上海县丞时自捐俸禄赈灾,作《救荒策》推行以工代赈
传说创作《二刻》时为避文字狱,将敏感篇章伪装成『重订旧本』

人生轨迹

1580年生于乌程
1602年首试落第
1624年完成《初刻拍案惊奇》
1628年任上海县丞
1635年编成《二刻拍案惊奇》
1642年升徐州通判
1644年抗清殉职

经典作品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虬髯翁》 《宋公明闹元宵》 《北红拂》

交游网络

冯梦龙(文学挚友)
汤显祖(戏曲创作影响者)
董其昌(资助刊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