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

汉代 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 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2

中国历史上首位平民出身的皇帝,开创汉朝四百年基业的政治家,汉代文学开创性人物,其《大风歌》确立帝王诗歌的典范体例,被《文心雕龙》称为"汉韵之始"。

  • 字:季
  • 流派:帝王文学|汉乐府先驱
  • 号:不详
  • 文集:

生平简介

刘邦生于战国末期沛县农家,少时任泗水亭长时已显领导才能。秦末押送刑徒途中因逃亡者众而于芒砀山起事,以赤帝子斩白蛇传说凝聚人心。前209年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被沛县父老推为沛公。楚汉战争期间展现卓越政治智慧,重用韩信、彭越等将领,最终垓下决战击败项羽。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首创布衣将相之局。执政期间推行轻徭薄赋、重农抑商政策,制定《九章律》奠定法制基础,和亲匈奴稳定边疆。晚年亲征英布叛乱时创作《大风歌》,临终前安排周勃、陈平辅政,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其用人策略强调"功人功狗"理论,军事思想体现于十面埋伏战术创新,文化政策开创汉代乐府传统。

历代评述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史记·高祖本纪》

「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司马迁《史记》

「观高祖之兴,五载而成帝业」——班固《汉书》

「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毛泽东读《史记》批注

思想流派

主张黄老之术与儒家仁政结合的政治哲学,首创"与民休息"治国方略;军事上践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实战理论;人才选拔打破阶级壁垒,提出"功人功狗"用人学说;文学创作体现大气磅礴的帝王气象与忧患意识。

轶事趣闻

少年时以竹皮为冠首创刘氏冠,后成为汉代官员礼冠
鸿门宴前夜向项伯许诺婚姻缔结政治同盟
称帝后与父亲对话"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展现帝王气度
临终作《鸿鹄歌》暗喻太子刘盈羽翼未丰

人生轨迹

前256年生于沛县丰邑中阳里
前209年于芒砀山起义
前206年受封汉王
前202年称帝建汉
前195年逝世于长安

经典作品

《大风歌》 《鸿鹄歌》

交游网络

萧何(重要谋臣)
张良(战略顾问)
韩信(军事统帅)
项羽(争霸对手)
戚夫人(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