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与宋濂、高启并称|朱元璋赞其'吾之子房',民间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 字:伯温
- 流派:浙东诗派|现实主义文学代表
- 号:青田先生
- 文集:诚意伯文集(二十卷)|郁离子|覆瓿集
生平简介
刘基生于元末浙商世家,自幼博览群书,14岁入郡学通习经史,23岁中进士后三仕三隐。任江西高安县丞时,严惩豪强震动朝野,却因触怒权贵被迫辞官。至正二十年(1360年)应朱元璋'三顾'之邀出山,献'先灭陈友谅,后取张士诚'之策,助其扫平群雄。明朝立国后任御史中丞,制定《大明律》雏形,整顿吏治,推行卫所制。洪武四年(1371年)遭猜忌归隐,闭门著《郁离子》讽喻时政。晚年虽复爵却遭毒害,临终遗言'欲语家国事,韩公已上仙'暗指政治险恶。
其文学创作以寓言见长,《卖柑者言》借柑橘讽喻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司马季主论卜》阐发历史循环论。诗风沉郁顿挫,《古戍》'野人孤鹤寒无影,老树昏鸦夜有声'等句展现乱世苍凉,被钱谦益评为'苍深峭直,自成一家'。
历代评述
其文闳深肃括,宋濂、王祎不能及——《明史·刘基传》
青田之文,如唐临晋帖,未达一间——王世贞《艺苑卮言》
子房之策不见词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公勋业造邦,文章传世,可谓千古人豪——李时勉《犁眉公集序》
郁离子之作,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思想流派
主张'仁政爱民',提出'国不自富,民足则富'的民本思想|融合儒家礼法、兵家权变与道家辩证法|强调'知行合一',注重经世致用|批判元末腐败,倡导廉政清明。
轶事趣闻
青年时于石门洞苦读三年,每日仅食粗粮一餐
辅佐朱元璋时,以《时务十八策》奠定战略基础,预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晚年遭胡惟庸构陷,拒服御医所送汤药,临终前以《天文书》授子警示朝廷党争
辅佐朱元璋时,以《时务十八策》奠定战略基础,预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晚年遭胡惟庸构陷,拒服御医所送汤药,临终前以《天文书》授子警示朝廷党争
人生轨迹
1311年生于浙江青田
1333年中进士
1340-1352年三度辞官归隐
1360年投奔朱元璋
1368年任太史令监修历法
1370年封诚意伯
1375年病逝追谥文成
交游网络
朱元璋(君臣)
宋濂(同僚)
徐达(军事合作)
李善长(政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