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史
刘言史被视为中唐时期独具特色的诗人,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其诗“如鹤唳清霄,自非凡响”,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作品“气骨遒劲,不堕浮靡”。
- 字:无考
- 流派:中唐现实主义诗风
- 号:无考
- 文集:《刘言史诗集》(已散佚,部分收录于《全唐诗》)
生平简介
刘言史,中唐重要诗人,生于洛阳官宦之家。少年时即以诗才闻名乡里,却屡试不第。贞元年间得宰相郑馀庆赏识,荐为枣强县令,辞而不受,自号“烟波钓徒”,漫游荆楚、吴越等地。元和初年,襄阳刺史王潜延为幕宾,期间创作《汉南春望》等名篇。晚年定居洛阳,与孟郊、张籍等诗人唱和。其诗题材广泛,既有《北原情》等讽喻时政之作,亦擅《夜泊润州江口》类山水诗。诗风兼具韩孟诗派的奇崛与元白诗派的通俗,尤以七言歌行见长,《七夕歌》《买花谣》等作品展现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卒后,李贺作《感讽五首》悼念,称其“笔补造化天无功”。
历代评述
“思远道佚荡,虽李益莫能过”《唐才子传》卷四
“其诗宏赡璀璨,如金碧照灼”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贞元、元和间,诗道尚古,而刘言史特以绮靡工” 明·胡应麟《诗薮》
“歌行似李长吉而理致过之”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思想流派
刘言史的诗作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既有对民生疾苦的隐晦讽喻(如《买花谣》暗刺权贵奢靡),亦多抒写隐逸之志与山水情怀。其思想受儒家济世观影响,兼融道家超脱精神,形成“入世而不拘泥”的独特文人气质。
轶事趣闻
据《云溪友议》载,刘言史曾与孟郊比试即兴作诗,以“秋风起江皋”为题,刘言史挥毫立就“暮雨洒船窗”之句,令孟郊掷笔叹服
野史记载其游历襄阳时,刺史王潜特制碧纱笼护其题壁诗,时人传为美谈
《唐诗纪事》记其临终前焚毁未定稿诗卷,叹曰:“后世知我者,必不在此。”
人生轨迹
742年生于洛阳
760年首次应试落第
785年受郑馀庆举荐
795年漫游江南
802年任王潜幕僚
813年卒于洛阳
交游网络
孟郊(诗友)
李贺(后辈推崇者)
权德舆(举荐者)
王潜(襄阳刺史,资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