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恽

南北朝 约465年—517年 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 现存诗作十余首

南北朝宫体诗先驱,梁代文坛革新代表,与沈约共创"永明体"格律雏形

  • 字:文畅
  • 流派:宫体诗派|山水诗派
  • 号:不详
  • 文集:《柳吴兴集》十二卷(已散佚)

生平简介

柳恽出身河东柳氏南迁支系,少时以《咏蔷薇》诗显名。二十岁入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与沈约、谢朓等并称"竟陵八友"。梁武帝即位后历任秘书监、吴兴太守等职,三任吴兴期间革新吏治,兴修水利,政绩斐然。其文学创作跨越齐梁两代,诗歌多描绘江南风光与宦游心境,《江南曲》中"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成为千古绝唱。晚年主持修订梁朝雅乐,制定《梁鼓吹曲》十二曲,奠定南朝宫廷音乐体系。卒后谥号"贞",《梁书》赞其"风范清举,笃好文雅"。

历代评述

声尽入律,语多流靡——《诗薮》

宫体之祖,启唐先声——王夫之《古诗评选》

文外独绝,琴歌双妙——《南史·柳恽传》

吴兴三绝谓诗、棋、琴——姚察《梁书》

思想流派

主张诗歌应兼具音乐性与画面感,提倡"清丽自然"的审美取向,作品中常见隐逸之思与生命哲理的融合。其《江南曲》开创以乐府旧题写江南风物的先河,将个人仕途沉浮融入山水意象,形成"哀而不伤"的独特诗境。

轶事趣闻

梁武帝宴席即兴作《白铜鞮歌》,令乐工谱曲传唱
与武帝对弈至深夜,以棋局喻政事得赏识
任吴兴太守时改良制笔工艺,创"柳家样"毛笔

人生轨迹

465年生于襄阳
484年入竟陵王西邸
502年任梁相国主簿
510年首任吴兴太守
517年卒于吴兴任所

经典作品

《江南曲》 《捣衣诗》 《赠吴均》 《七夕穿针》 《从武帝登景阳楼》

交游网络

沈约(文学挚友)
梁武帝萧衍(君臣知遇)
何逊(诗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