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桢

魏晋 约公元186年-217年 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 现存诗作20余首

建安七子之一,五言诗开创新境界,与曹植并称“曹刘”

  • 字:公干
  • 流派:建安风骨
  • 号:不详
  • 文集:《刘公干集》

生平简介

刘桢出身寒门,幼年丧父,以才学闻名乡里。建安初年投奔曹操,任丞相掾属,与曹氏兄弟交游密切。其诗风刚劲清峻,代表作《赠从弟》三首借咏物言志,展现建安文人特有的慷慨之气。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罹患疫病早逝,年仅三十一岁。他虽仕途坎坷,却在文学史上留下深刻印记,钟嵘《诗品》将其列为上品,称其“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作为建安文学的中坚力量,刘桢突破汉代诗教传统,开创以个体情感为核心的创作模式。他在《杂诗》中直言“职事相填委,文墨纷消散”,真实记录文士的生存状态。其书信体散文《谏曹植书》更体现直言敢谏的品格,这种将人格精神融入文学创作的实践,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人传统。

历代评述

“公干气胜,然非渊雅之才”——曹丕《典论·论文》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钟嵘《诗品》

“五言诗以公干为最”——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思想流派

主张文学抒发个人志气,反对浮华文风,强调诗歌的骨力与气节。其作品常以松柏自喻,体现坚韧不屈的人格追求。

轶事趣闻

因平视曹丕夫人甄氏被罚劳役,作《处士国文甫碑》自辩醉酒后与曹丕争论文采,直言“臣诚不能以礼自持”

人生轨迹

186年生于东平
196年游学许昌
208年任丞相掾属
212年因失敬获罪
217年病逝邺城

经典作品

《赠从弟》 《公宴诗》 《杂诗》 《斗鸡诗》 《处士国文甫碑》

交游网络

曹丕(友人兼主君)
曹操(政治依附)
徐干(同属建安七子)
王粲(文学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