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新文化运动旗手,被誉为"民族魂"
- 字:豫才
- 流派:现实主义文学|左翼文学运动
- 号:树人
- 文集:鲁迅全集(1938年初版)|鲁迅译文全集
生平简介
鲁迅本名周树人,出生于绍兴没落士绅家庭。少年经历家道中落,父亲病逝催生对中医的质疑。1902年官费留学日本,初学医学,后转向文艺运动。1909年归国任教,辛亥革命后任职教育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震动文坛,此后创作《呐喊》《彷徨》等小说集。1926年因"三一八"惨案遭通缉,辗转厦门、广州,最终定居上海专事写作。领导左翼作家联盟,培养青年作家,直至肺病逝世。其作品以犀利的批判精神,塑造阿Q、祥林嫂等经典形象,杂文如投枪匕首直指社会黑暗。
晚年致力于翻译苏联文学与版画推广,遗嘱"忘掉我,管自己生活"彰显独立人格。逝世时万人送葬,覆盖"民族魂"锦旗,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精神标杆。
历代评述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毛泽东
鲁迅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
思想流派
鲁迅以"立人"思想为核心,主张通过文化批判改造国民性。他提出"拿来主义",倡导理性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其杂文直指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小说《阿Q正传》揭示精神胜利法的危害。晚年倾向左翼思想,但始终保持独立批判精神。
轶事趣闻
东京学医时观看日俄战争幻灯片,决意弃医从文
为督促自己早起,在书桌刻"早"字
与许广平师生恋冲破世俗,共同编纂《两地书》
为督促自己早起,在书桌刻"早"字
与许广平师生恋冲破世俗,共同编纂《两地书》
人生轨迹
1889年入三味书屋
1898年南京水师学堂
1902年日本留学
1909年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
1912年教育部佥事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
1926年厦门大学教授
1927年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
1930年左联成立
1936年病逝上海
交游网络
许寿裳(同学兼挚友)
瞿秋白(革命战友)
许广平(妻子)
胡适(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