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
梅尧臣被尊为宋诗'开山祖师',其'平淡'诗风扭转西昆体浮靡文风,欧阳修誉其'诗老最前辈',清代叶燮称'宋诗运于圣俞始大变'。作为唐宋八大家先驱,他开创的写实传统直接影响王安石、苏轼等人。
- 字:圣俞
- 流派: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 号:宛陵先生
- 文集:宛陵先生集|梅氏诗评
生平简介
梅尧臣生于北宋真宗咸平五年,出身农家却少负才名。26岁以门荫入仕,历任桐城、河南主簿等职,沉沦下僚三十载。在洛阳期间与欧阳修等人倡导诗文革新,以《田家语》《汝坟贫女》等作揭露时弊。庆历新政期间作《猛虎行》讽喻权贵,展现文人风骨。至和三年赐同进士出身,累迁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晚年致力史学,嘉祐五年病逝于汴京,欧阳修亲撰墓志铭。其诗作以质朴语言写民间疾苦,《鲁山山行》等山水诗开创宋诗理趣先河,被严羽《沧浪诗话》列为'宋诗三家'之首。
梅尧臣的创作生涯可分为三期:早期诗风清丽闲淡,中期转向社会写实,晚期融哲理于景物。他首创'以文为诗'手法,将散文句式引入诗歌,打破晚唐体桎梏。其'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的艺术追求,为宋代诗坛树立新标杆。
历代评述
'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元人龚啸
'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清人宋荦《漫堂说诗》
'工于平淡,自成一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思想流派
主张诗歌应'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强调反映民间疾苦与社会现实,反对雕章琢句。提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创作理念,注重意境营造与情感真挚。
轶事趣闻
少年应试时因'赋语朴拙'被考官讥讽,却得名士钱惟演赏识,预言'真宰相器也'
任河南主簿期间,与洛阳名士欧阳修、尹洙等结'洛中七友',开创诗文革新运动
晚年参与编纂《新唐书》,因史料考证严谨被赞'非圣俞不能定此疑'
人生轨迹
1002年生于宣州宣城
1021年任桐城主簿
1031年调任河南主簿
1034年与欧阳修定交
1044年创作《汝坟贫女》
1053年任国子监直讲
1056年参与编修《新唐书》
1060年病逝京师
交游网络
欧阳修(挚友兼文学盟友)
苏舜钦(诗坛并称'苏梅')
范仲淹(政治提携者)
韩琦(同朝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