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核心人物,开创宋代文学新气象。主导古文运动,扭转五代以来浮靡文风,奠定宋代理学文学化基础。其史学成就亦载入正史,主持编纂《新唐书》《新五代史》。
- 字:永叔
- 流派:古文运动
- 号:醉翁、六一居士
- 文集:欧阳文忠公集
生平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生于绵州,四岁丧父后随母投奔叔父。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历任馆阁校勘、知制诰等职。庆历年间支持范仲淹新政,作《朋党论》震动朝野,后因政争贬谪滁州,在此创作不朽名篇《醉翁亭记》。
至和元年(1054年)奉召回京,逐步升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主导文坛三十余年。晚年因『濮议』之争退居颍州,熙宁五年(1072年)卒赠太子太师。其文学创作涵盖诗、词、散文、史论,首创『诗话』体裁,编撰《集古录》开创金石学研究。
历代评述
『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苏轼《六一居士集叙》
『三代以下之文人,莫如欧阳修』——钱钟书《谈艺录》
『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思想流派
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提倡平易畅达的文风,反对西昆体雕琢辞藻。政治上主张『宽简』治国,注重民生经济;学术上开创『疑古辨伪』之风,影响宋代经学发展。
轶事趣闻
幼年家贫以荻画地习字,母郑氏亲自授学
任滁州太守时自号醉翁,作《醉翁亭记》传世
晚年整理藏书,自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一老翁于五物间,是为六一』
任滁州太守时自号醉翁,作《醉翁亭记》传世
晚年整理藏书,自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一老翁于五物间,是为六一』
人生轨迹
1007年生于绵州
1030年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
1036年因支持范仲淹贬夷陵令
1045年贬知滁州创作《醉翁亭记》
1054年任翰林学士
1060年拜枢密副使
1061年任参知政事
1071年致仕归隐颍州
1072年卒于汝阴
交游网络
韩琦(同朝为官共同推行新政)
范仲淹(政治改革引路人)
苏轼(门生兼文学继承者)
梅尧臣(诗文革新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