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骏孙
清初词坛三大家之一,与朱彝尊、王士祯并称,浙西词派奠基人
- 字:骏孙
- 流派:浙西词派
- 号:羡门、金粟山人
- 文集:松桂堂集|延露词|南往集
生平简介
彭孙遹生于浙江海盐书香世家,幼年即显文才,九岁能诗。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明清易代后潜心著述十余载。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六十高龄中博学鸿儒科一等,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国子监司业、吏部侍郎等职。其仕途与文名并进,曾主纂《明史》艺文志,康熙南巡时多次献赋获赏。晚年致仕归乡,筑'遂初堂'著书立说。文学创作横跨诗、词、文,尤以词作成就最高,《延露词》收作品三百余阕,开创清词新境界。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清初文人仕隐抉择的典型心态,作品兼具庙堂气象与隐逸情怀,被《清史稿》评为'本朝词家之冠'。
历代评述
'清华明丽,擅绝当代'——邹祗谟《远志斋词衷》
'羡门惊才绝艳,长调数十阕,固堪独步江左'——沈雄《古今词话》
'本朝词家以羡门为冠,等而上之,可及玉田、白石'——谭献《箧中词》
'其诗如春云出岫,夭矫变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思想流派
彭孙遹主张'词以雅正为宗',强调词作需兼具文学性与音乐性。其思想深受儒家伦理影响,作品中常流露忠君爱国之情,同时注重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提出'情至而文生'的创作观,在清初词风由明末浮艳转向典雅的进程中起关键作用。
轶事趣闻
康熙十八年应试博学鸿儒科时,彭孙遹以《万寿诗》二十首惊艳四座,其中'山色千重常霭霭,泉声万壑自潺潺'之句被康熙亲批'此真状元才'
晚年隐居时,曾为求一字之精准,于雪夜绕梅园疾走三匝,终得'冷香著人衣'妙句,次日竟染风寒卧床旬日
人生轨迹
1619年生于浙江海盐
1630年作《春草诗》得'神童'誉
1642年中举人
1650年完成《南往集》初稿
1679年中博学鸿儒科
1685年任会试主考官
1690年升吏部右侍郎
1695年告老还乡
1700年卒于海盐故宅
交游网络
朱彝尊(词坛挚友)
王士祯(文学同道)
纳兰性德(忘年之交)
徐乾学(科举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