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
晚唐现实主义诗派代表人物,与陆龟蒙并称"皮陆",新乐府运动后期重要推动者
- 字:逸少(后改袭美)
- 流派:新乐府运动|社会批判诗派
- 号:醉吟先生、鹿门子
- 文集:皮子文薮|松陵集(与陆龟蒙合著)
生平简介
皮日休,晚唐最具批判精神的文学家之一,生于襄阳书香世家。少年时隐居鹿门山研读典籍,自号"鹿门子"。咸通八年(867年)进士及第,历任苏州刺史从事、著作佐郎等职。目睹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的乱象,创作《正乐府十篇》揭露"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的社会黑暗。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皮日休被迫接受伪职。关于其结局众说纷纭:《北梦琐言》载其因作谶诗触怒黄巢被杀,《唐才子传》则记其避难会稽。其作品以《三羞诗》最具震撼力,真实记录关中旱灾中"儿童啮草根,老弱死空巷"的惨状,被钱钟书评为"唐末诗史之绝响"。
历代评述
"皮袭美未第前诗,尚朴涩无采。第后游松陵,如《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矣"——陆游《老学庵笔记》
"皮日休《正乐府》十章,虽不及乐天《新乐府》深透沉痛,而指抉利弊,何让《讽谕》"——贺裳《载酒园诗话》
"其古文如《请孟子为学科》《请韩愈配飨书》,宋人奏议实开先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思想流派
皮日休主张"文以载道",强调诗歌应反映社会现实,在《正乐府序》中提出"诗之美者,闻之足以观功;诗之刺者,闻之足以戒政"。其思想深受儒家民本观念影响,在《原谤》中直言"后之王天下者,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体现激进的社会批判精神。
轶事趣闻
科考巧遇陆龟蒙:皮日休赴长安应试途中与陆龟蒙同宿驿馆,二人彻夜论诗奠定终生友谊
诗谶应验:所作《太湖石》中"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后果然与陆龟蒙相交十余载
黄巢题诗事件:民间传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时,皮日休被迫为黄巢作"欲识圣人姓,田八二十一"的谶诗
诗谶应验:所作《太湖石》中"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后果然与陆龟蒙相交十余载
黄巢题诗事件:民间传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时,皮日休被迫为黄巢作"欲识圣人姓,田八二十一"的谶诗
人生轨迹
834年生于襄阳
852年隐居鹿门山
867年中进士
868-878年历任州县属官
879年任太常博士
880年陷黄巢军
883年卒(存疑)
交游网络
陆龟蒙(挚友,合称"皮陆")
黄巢(起义领袖,曾任其翰林学士)
杜荀鹤(同期现实主义诗人)
罗隐(同期讽刺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