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楚辞体开创者,世界文化名人
- 字:原
- 流派:楚辞派
- 号:正则(一说灵均)
- 文集:收录于《楚辞》,含《离骚》《九歌》《天问》等
生平简介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幼年受良好教育,精通天文地理与礼乐。二十余岁任左徒,主导制定宪令,主张联齐抗秦,因触及旧贵族利益遭谗言中伤。楚怀王疏远后,被贬为三闾大夫,仍致力于培育子弟。顷襄王时期遭流放汉北、江南,于沅湘流域写下《涉江》《哀郢》等作。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交加,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殉国。
其作品突破《诗经》四言体式,开创‘骚体’长句与神话意象,塑造了中国文人‘发愤抒情’的创作传统。司马迁在《史记》中专列《屈原贾生列传》,誉其‘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历代评述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司马迁《史记》
‘屈原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气往轹古,辞来切今’——刘勰《文心雕龙》
思想流派
屈原主张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强调‘美政’理想,倡导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其思想融合儒家忠君爱国与道家自然观,通过香草美人象征政治抱负,以《天问》体现对宇宙哲学的探索。
轶事趣闻
少年时于乐平里‘照面井’苦读,井水映出其憔悴面容
投江前与渔父对话‘举世皆浊我独清’成为千古名典
传说端午节赛龙舟、食粽子源于百姓对其投江的纪念
投江前与渔父对话‘举世皆浊我独清’成为千古名典
传说端午节赛龙舟、食粽子源于百姓对其投江的纪念
人生轨迹
前340年生于丹阳
前318年任左徒推行变法
前312年遭贬
前296年首次流放汉北
前280年二次流放江南
前278年投江殉国
交游网络
楚怀王(君臣)
宋玉(弟子)
张仪(政敌)
贾谊(后世追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