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

唐代 约公元744年-约800年 荆南(今湖北江陵) 现存诗作120余首

戎昱位列《唐才子传》评定的中唐重要诗人,以反映社会现实的乐府诗见长。其作品被南宋洪迈编入《万首唐人绝句》,清代《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卷,明代胡震亨誉其为'大历间质直悲壮第一人'。

  • 字:不详
  • 流派:现实主义诗派
  • 号:不详
  • 文集:《戎昱诗集》

生平简介

戎昱生于开元盛世末期,少年时亲历安史之乱,战火中的民生疾苦奠定其创作基调。广德元年(763年)进士及第后,辗转于荆南、湖南等地幕府,历任辰州、虔州刺史。贞元年间入朝任侍御史,晚年任永州刺史。

其诗歌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塞下曲》等边塞诗雄浑悲怆;中年《苦哉行》系列直击赋税之弊;晚年《谪官辰州》等作品更显沉郁顿挫。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其诗作兼具史家笔法与文人情怀,钱谦益评其'得杜工部神髓而自出机杼'。

作为大历至贞元年间诗坛重要过渡人物,戎昱上承杜甫现实主义传统,下启元白新乐府运动,其《咏史》被明代胡应麟视为'唐人讽喻诗之圭臬'。尽管未列'大历十才子',但其作品的社会深度备受后世推崇。

历代评述

'戎昱之诗,气骨凛然,正声不坠'——《唐音癸签》卷七

'昱诗锐情开拓,多抒胸臆,造诣能匹美储、岑'——《唐诗品汇》

'戎使君诗,锐情展拓,殆欲兼赅众体'——《诗薮·内编》卷四

思想流派

戎昱秉承儒家济世情怀,主张'诗以载道'。其创作聚焦民生疾苦,揭露藩镇割据之害,反对和亲政策,代表作《咏史》直斥'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的政治弊端。在艺术风格上追求'语峻体健',善用白描手法展现战争创伤。

轶事趣闻

据《云溪友议》载,京兆尹李銮拟招戎昱为婿,命其改'昱'字避讳。戎昱愤然作诗'千金未必能移姓',展现文人风骨。
《唐国史补》记其任辰州刺史时,作《苦哉行》讽喻朝廷苛政,险遭贬谪,得宰相李泌力保方免于难。

人生轨迹

744年生于荆南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63年进士及第
770年任荆南节度使从事
780年任辰州刺史
787年任虔州刺史
794年任侍御史
800年卒于永州任上

经典作品

《咏史》 《桂州腊夜》 《移家别湖上亭》 《塞下曲》 《苦哉行五首》

交游网络

杜甫(诗歌风格影响)
岑参(军旅诗借鉴)
颜真卿(任桂管观察使时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