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全期

约656年-714年 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 约200首

初唐宫廷诗代表人物,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完成五七言近体诗体制定型,被尊为'律诗鼻祖'。《新唐书》称'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

  • 字:云卿
  • 流派:宫廷诗派
  • 号:不详
  • 文集:《沈佺期集》

生平简介

沈佺期,字云卿,初唐向盛唐过渡期关键诗人。少年登进士第,历仕高宗、武周、中宗三朝,官至太子少詹事。早期以应制诗获武则天赏识,神龙政变后因附张易之流贬驩州,后遇赦北归。其人生轨迹折射初唐宫廷变迁,诗风演变体现律诗定型过程。

创作前期多奉和应制之作,辞藻华美而内容空泛;贬谪期间《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等作情感真挚,开拓了宫廷诗人的抒情维度。晚年诗作将工整声律与深沉感慨熔铸一体,代表作为《杂诗三首》及《独不见》。

在诗歌史上首创七律平仄谱式,《独不见》被沈德潜评为'骨高气高,色泽情韵俱高'。与宋之问共同确立'粘对规则',使近体诗声律范式臻于完善,陆时雍《诗镜总论》称'沈宋裁辞矜律,延丽典则,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历代评述

'沈宋之新声,苏张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王世贞《艺苑卮言》)

'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钱木庵《唐音审体》)

'吞吐含芳,安详合度,殆有唐正音'(《唐诗品汇》)

'云卿诗高华典重,开阖纵横,当与延清并驱'(贺裳《载酒园诗话》)

思想流派

主张'情志为本,声律为用',在继承齐梁诗风基础上强调情感真挚与形式工整的统一。其诗作既有应制诗的典丽精工,亦含贬谪诗的真情流露,体现'文质彬彬'的诗歌理念。

轶事趣闻

景龙年间任考功员外郎,因受贿遭弹劾却未受重罚,时人讽曰:'沈生评事,不评文,专评锦。'
中宗朝修文馆酬唱时,与宋之问竞技作《昆明池》诗,上官婉儿评判宋诗末联'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更胜沈作。

人生轨迹

656年生于相州内黄
675年进士及第
685年任通事舍人
701年预修《三教珠英》
705年流放驩州
710年复官起居郎
714年卒于长安

经典作品

《杂诗三首》 《夜宿七盘岭》 《独不见》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交游网络

宋之问(诗坛并称)
武则天(宫廷侍臣)
杜审言(同僚诗人)
唐中宗(侍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