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孝友

宋代 约1130年—约1200年 南昌(今江西南昌) 54首

石孝友为南宋中后期婉约词派重要代表,其词以俚俗化语言和市井情态描写见长,在词体雅俗演变中承前启后。冯煦《蒿庵论词》评其『洗刷绮罗故态,独标清劲之气』,虽未跻身一流大家,却为宋词通俗化发展提供独特样本。

  • 字:次仲
  • 流派:婉约派
  • 号:不详
  • 文集:金谷遗音

生平简介

石孝友,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于南宋绍兴年间。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及第,初授县令,后辗转州县任职,晚年退居乡里专事填词。其人生轨迹与南宋偏安政局紧密交织,词作既存《金谷遗音》一卷,收词54首,多写男女情事而暗含家国隐忧。

少年时以才名动乡里,受知于名儒胡铨,奠定扎实文学根基。中年仕途坎坷,因直言时弊触怒权贵,外放湖南辰州通判期间创作《蝶恋花·旅月怀人》,将羁旅愁思与政治失意熔铸一炉。晚年词风趋近老辣,创作《水调歌头·男儿四方志》等豪放之作,展现士人矛盾心态。

其词在宋代即获『石郎艳曲,能道人所不能道』(张端义《贵耳集》)之誉,明代杨慎《词品》称其『以俗为雅,化腐为新』,清代陈廷焯却批评『石次仲词,备极淫亵』,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正反映其词作雅俗交融的独特价值。

历代评述

清劲中时涉俳谐,要非大雅之音——冯煦《蒿庵论词》

石次仲小词,奇艳中寓峭拔——李调元《雨村词话》

其俚俗处近柳耆卿,而真率过之——刘熙载《艺概》

思想流派

石孝友主张词作应贴近世俗生活,擅长以白描手法捕捉市井男女的情感纠葛。其创作注重音律谐美,常借俚语俗谚增强表现力,体现『词为艳科』的审美倾向,同时暗含对礼教束缚的微妙反抗,如《卜算子》中『不合画春山,依旧留愁住』展现女性自主意识。

轶事趣闻

周密《齐东野语》载孝友赴宴时即席作《鹧鸪天》,以『相思树上双栖翼,连理枝头并蒂花』讽主人纳妾,满座称妙
叶申芗《本事词》记其晚年贫居,有富商慕名求词,孝友挥毫写《浪淘沙》讥其附庸风雅,得润笔费后大笑掷还

人生轨迹

1130年生于南昌
1157年中进士
1163年任临江军司理参军
1175年迁辰州通判
1189年致仕归乡
1200年卒于故里

经典作品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浪淘沙·好恨这风儿》 《鹧鸪天·收拾眉尖眼尾情》 《水调歌头·男儿四方志》

交游网络

杨万里(同榜进士)
辛弃疾(词风互鉴)
赵彦端(词坛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