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
晚唐诗歌理论集大成者,以《二十四诗品》确立中国古典诗学意境论体系,被尊为‘诗论之宗’
- 字:表圣
- 流派:山水田园诗派|禅意诗风
- 号:知非子
- 文集: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二十四诗品
生平简介
司空图,字表圣,晚唐著名诗人、诗论家。生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卒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历经唐末乱世,官至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其早年以《擢英集述》展露文才,得王凝赏识中进士。黄巢之乱时追随僖宗入蜀,返朝后因宦官专权辞官归隐。晚年拒仕朱梁,以遗民身份潜心著述。
文学成就上,司空图开创以禅喻诗的先河,《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则四言诗系统阐述诗歌风格与意境,提出‘雄浑’‘冲淡’‘自然’等美学范畴,影响严羽、王士禛等后世大家。其山水诗承袭王孟诗风,如《独望》‘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状景精微,而《退栖》‘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则彰显乱世文人风骨。
历代评述
‘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此盖门第宗派中语’——严羽《沧浪诗话》
‘表圣论诗,谓味在酸咸之外,因作《二十四诗品》以发明之,后世诗家奉为主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思想流派
主张‘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强调诗歌应超越文字表象,追求含蓄深远的美学境界;提倡‘思与境偕’,认为诗歌创作需情景交融,体现道家自然观与禅宗空灵思想的结合。
轶事趣闻
隐居王官谷时建‘休休亭’,自撰《休休亭记》明志,称‘一局棋,一炉药,天意人事,可两忘也’
朱温篡唐后强征其出仕,司空图佯装失仪,掷笏于地,以老病辞归
临终前自选墓地,邀亲友宴饮赋诗,笑称‘生死一致,吾今得所归’
朱温篡唐后强征其出仕,司空图佯装失仪,掷笏于地,以老病辞归
临终前自选墓地,邀亲友宴饮赋诗,笑称‘生死一致,吾今得所归’
人生轨迹
837年生于河中虞乡
859年中进士
880年避黄巢之乱随驾入蜀
904年拒任后梁礼部尚书
908年绝食殉唐
交游网络
王凝(座师,举荐其进士及第)
郑谷(诗友,唱和频繁)
朱温(拒仕对象,后梁开国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