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宪

宋代 约895年-968年 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 词作80余首,笔记小说《北梦琐言》30卷

五代花间派代表词人之一,词风清丽疏朗,开宋词先声;《北梦琐言》为研究晚唐五代社会的重要史料。

  • 字:孟文
  • 流派:花间派
  • 号:葆光子
  • 文集:荆台集(已散佚)|北梦琐言

生平简介

孙光宪生于唐末乱世,幼年丧父,随兄避难江陵,博览群书。后梁时期以文学才华受荆南武信王高季兴赏识,历任荆南节度判官、检校秘书监等职,辅佐高氏三代君主四十余年。他主张‘保境安民’,推动荆南成为乱世中的文化绿洲。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力劝高继冲纳土归宋,授黄州刺史。晚年潜心著述,《北梦琐言》记录晚唐五代轶事,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其词作突破花间派绮靡之风,如《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以清疏笔触写羁旅情怀,被王国维誉为‘开北宋疏宕之先河’。

作为政治家,他深谙‘小国存亡之道’;作为文人,他提出‘记事须核其实,修辞必本于情’的创作观。这种务实精神使其作品兼具文学审美与历史厚度,在五代至宋初文坛独树一帜。

历代评述

‘孟文词气遒健,杂以萧飒,五代罕匹’——清代词论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孙光宪《北梦琐言》,唐末士大夫言行实录’——南宋藏书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葆光子归命皇宋,预修国史,其言足征’——元朝史官脱脱《宋史》

思想流派

孙光宪主张文学应关注社会现实,反对浮华文风,其词作常暗含历史兴亡之叹。受儒家经世思想影响,他在荆南为官时主张轻徭薄赋;晚年归宋后,又融入道家隐逸情怀,形成‘入世济民’与‘超然物外’的双重思想特质。

轶事趣闻

少时避乱峡江,遇高僧赠书预言其‘以笔为舟渡苍生’
任荆南节度副使时,力劝高继冲献地归宋,避免战祸
藏书数千卷,每得珍本必手抄备份,称‘文字如粟,饥可疗腹’

人生轨迹

895年生于陵州贵平
906年避乱迁居江陵
924年任荆南掌书记
928年升节度判官
963年劝降荆南归宋
968年卒于江陵

经典作品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菩萨蛮·木绵花映丛祠小》 《北梦琐言》 《竹枝词·门前春水白苹花》

交游网络

和凝(同属花间派词人)
欧阳炯(文学交游)
高从诲(荆南君主,曾任其幕僚)
赵匡胤(归宋后受封黄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