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

明代 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 江西临川 戏曲5种(现存4种),诗文2000余篇

中国戏曲史上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文学巨匠,明代戏曲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临川派开创者,其'至情'思想深刻影响后世文学创作。

  • 字:义仍
  • 流派:临川派
  • 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 文集:玉茗堂全集|汤显祖戏曲集

生平简介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出身书香世家,5岁能属对,12岁作诗,21岁中举人。因耿介拒附权贵,34岁方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遂昌知县等职。49岁弃官归隐,专注戏曲创作。其'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开创中国浪漫主义戏曲新纪元,尤以《牡丹亭》成就最高,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为情而死,因情复生'的经典形象。诗文主张'意趣神色',反对拟古,现存诗作2200余首,文章600余篇。晚年与达观禅师参禅论道,形成儒释道融合的思想体系。其'至情'理论突破封建礼教束缚,对《红楼梦》等后世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历代评述

'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吕天成《曲品》

'四百年来,剧院屈指首推玉茗'——吴梅《中国戏曲概论》

'东方戏坛伟人,当西历十六、十七世纪之交,与英国莎士比亚并时'——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

'言情之书,昔之《牡丹亭》今之《红楼梦》也'——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思想流派

提出'情至说',主张'世总为情''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强调情感超越生死的力量。反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倡导人性解放与真情表达。

轶事趣闻

少年拒附张居正:19岁中举后四次会试不第,因拒绝依附权相张居正而仕途受阻
遂昌善政:任知县期间废酷刑、建书院,除夕遣囚度岁成为千古美谈
玉茗堂创作:辞官归隐后以'玉茗堂'为号,在此完成四大传奇创作

人生轨迹

1550年生于江西临川
1563年补县诸生
1570年中举
1583年中进士
1591年贬徐闻典史
1593年任遂昌知县
1598年辞官归隐
1601年完成《牡丹亭》
1616年逝世

经典作品

《牡丹亭》 《紫钗记》 《邯郸记》 《南柯记》 《紫箫记》 《玉茗堂文集》

交游网络

徐渭(文学导师)
沈璟(曲律论争对手)
达观禅师(思想导师)
李贽(思想共鸣者)
屠隆(戏曲同好)